日前发布《长三角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doc

日前发布《长三角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前发布《长三角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日前发布《长三角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 HYPERLINK /zt.asp?topic=%b4%f3%c6%f8%ce%db%c8%be%d7%db%ba%cf%d6%ce%c0%ed \o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新闻专题 \t /news_blank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如下: 主要目标:全面完成2018年 HYPERLINK /zt.asp?topic=%bf%d5%c6%f8%d6%ca%c1%bf \o 空气质量新闻专题 \t /news_blank 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秋冬季期间(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左右。 实施区域: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安徽省合肥市、马鞍山市、芜湖市、黄山市、池州市、六安市、宣城市、安庆市、铜陵市、淮南市、滁州市、阜阳市、亳州市、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共 41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针对钢铁行业最为关注的秋冬季 HYPERLINK /zt.asp?topic=%b4%ed%b7%e5%c9%fa%b2%fa \o 错峰生产新闻专题 \t /news_blank 错峰生产稳定,文件是这样表述的:因地制宜推进重污染城市工业企业错峰生产。2017 年秋冬季PM 2.5 浓度超过 70 微克/立方米的城市,应针对钢铁、建材、焦化、铸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在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2 月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根据月度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可适当缩短或延长错峰生产时间。 严禁采取“一刀切”方式,对各类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未达到排污许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 2018-2019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改造任务的,全面采取错峰生产措施。对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的,要提高限产比例或实施停产。对行业污染排放绩效水平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环保标杆企业,在资源有保障前提下,可不予限产,包括:钢铁企业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料及产品运输全面达到超低排放的和采用电炉短流程炼钢生产线的;焦炉炉体加罩封闭、配备焦炉烟囱废气脱硫脱硝装置,且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的;铸造熔炼设备颗粒物、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稳定达到 20、100 毫克/立方米(冲天炉必须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的;陶瓷、砖瓦、玻璃棉、石膏板、岩棉、矿物棉等建材企业,使用天然气、电、电厂热力等清洁能源作为燃料或热源,且稳定达标排放的;电解铝、铝用炭素企业稳定达到超低排放(颗粒物、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 10、35 毫克/立方米)的,氧化铝企业稳定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的。错峰生产企业涉及供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或危险废物等保民生任务的,应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各省(市)应制定重点行业差异化错峰生产绩效评价指导意见。 各城市要结合本地产业结构和企业污染排放绩效情况,制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细化落实到企业具体生产线、工序和设备,并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措施。2018 年 10 月底前,省级相关部门将错峰生产方案抄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错峰生产清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如确有必要调整的,需在省级人民政府网站公告并抄送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 长三角地区2018-2019 年秋冬季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充分认识加强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3 年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持续改善。2017 年,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25 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较2013 年下降34%;安徽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下降11.1%,均超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然而,当前区域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PM2.5浓度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苏北、皖北污染较重,PM2.5 浓度明显高于区域平均水平。季节性差异明显,特别是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PM2.5浓度是其他季节的1.6 倍;2018 年1 月,长三角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重污染天气,32 个城市先后出现重度污染,8 个城市出现严重污染。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不稳固,2017 年,区域内41 个城市中,江苏省徐州市等3 个城市、徽省淮北市等10 个城市PM2.5 浓度相比2016 年明显反弹;2018 年上半年24 个城市PM2.5 浓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