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慢性腹泻之固肾泻浊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慢性腹泻之固肾泻浊法

浅述慢性腹泻之固肾泻浊法   [摘 要] 近年来笔者就临床所及,将对慢性腹泻常用之固肾泻浊法附之于后,对几种常用的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处方上举案例说明。   [关键词]腹泻/中医药疗法 温补肾阳 祛湿   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398-01   1 、温固命门,通导积滞   慢性腹泻由命门火衰,下元不固,积滞肠腑者,多由素体肾阳亏虚,脾土失燠,运化不及,肠腑虚寒,水湿不化;或泻痢之疾,苦寒频投,伤及脾胃,积滞不行,衰其命火,关门失固等,遂有腹泻经年累月之苦。此泻多发五更,便稀溏薄,形寒肢冷,腰膝疲软,舌淡、脉沉等一派虚寒火衰之征,然四神频投多乏效,其理乃肠腑有积滞痹阻,或寒湿凝结,碍其变化传导,若细察其症,伴腹痛且胀,泻后减轻,或溏薄便中夹有不化之物,或味兼腐臭、或时有吞酸嗳腐,苔多薄黄粘腻,脉沉而多紧弦。此命火衰于下,积滞结于中,不温固下元不足以补虚固肾以止泻,不消导积滞也不足以祛邪理肠以安腑,非温固与消导并投不为功。温补命门,固涩胃关,四神丸颇佳。消导理肠与保和丸化裁;如为寒湿凝结者,与大黄附子汤增损。   例1 : 李X,女,48岁,2012年10月16日诊。腹痛便泻反复发作2年余,加重1月,虽频投中西药少效。形体清癯,面色晦滞,腹痛绵绵,每于清晨必圊 ,质稀量少,常夹不化之物,纳古锐减,嗳气口臭,畏寒怕冷,腹痛不已带下淋漓,舌淡润、苔厚白,脉沉细微弦。此肾虚命火式微,关门不固为本;肠腑积滞痹阻,碍其传导为标,治当温固与清导同步,方无顾此失彼之虑。处方:补骨脂、枳壳、山楂、小茴香、神曲各10g,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鸡内金、莱菔子、木香各6g。5剂。药后效县,便泻减,纳古香,精神振。继予原方7剂,便泻未犯,他症亦多改善,为善后以上方为丸,连续服用3月,至今未见再发。   2 、滋敛肾阴,泻利湿热   慢性腹泻之由湿热内蕴,积滞中阻,失于清泻消导,或过早兜涩,致使邪结肠曲,阻碍传导者变化者尤多。累月经年之泄泻,阴津无不暗耗,或再频投分消走泄,冀利小便而实大便,则阴津之伤自不待言,穷必及肾,是故肾阴亏虚为慢性腹泻常见之症也。世人但知温肾固涩为久泻补肾之法,殊不知阴阳互根,水火既济,肾气才可充足,二便启闭方能有节。阳虚虽可失固,阴虚岂能独守,如《医述?泻》曰“元阴不足而泄泻者,名曰肾泻”,赵养葵曰“治阴虚而肾不能司禁固之权者,峻补其肾而愈”,故滋敛肾阴不失为久泻固肾之大法。湿热积滞一日不祛,则肠腑传导之职一日不复,亏耗肾阴一日不滋,则肾之关门固涩之职一日不司,徒清泻更耗不足之肾阴,只滋敛又助湿热之蕴遏。此证便泄粘滞,污浊腐臭,腹痛阵作,按之更甚,肛门灼热,口干粘腻,不甚喜饮,或脘腹烦满,形瘦身热,唇颊艳红,手心灼热,头昏目眩,腰脊?痛,小便短黄,舍红瘦多裂,苔黄腻,脉细滑数。治此当滋敛肾阴与泻利湿热并投,方以六味地黄丸与葛根岑连汤或小承气汤化裁颇为适宜。   例2:王X,男,51岁,2013年8月12日诊。腹痛泄泻10年余,曾诊为“慢性结肠炎”,多方求治乏效。形瘦如削,头昏耳鸣,纳差脘痞,便泄日3~4次,腹痛隐隐,按之甚痛,大便粘滞污浊,气味腐臭,肛周灼热,溲黄短少,舌红中裂乏津、苔黄腻且浊,两脉细滑数。此湿热久稽,营阴暗耗,非滋肾泻浊不为功。处方:淮山药30g,细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葛根、赤芍、白芍各10g,川黄连6g,马齿笕、旱莲草各20g,大黄4g。服5剂复诊,大便前3日排之甚多,腹中顿觉舒适,现已每日一行,虽为成形,但少腐臭之气,纳古亦增。药证相安,继予原方出入调治1月,诸症基本告愈,嘱其常服六味地黄丸以资巩固。   3 、益肾温阳,逐痰化饮   饮痰之患多由阳虚之体,水湿内停,或素本湿盛,或恣食肥甘,久稽湿浊,失于温化,悉变痰饮,留滞肠腑,发为泄泻。然而内停之饮痰,又无不困 遏伤耗气阳,阳虚且遏,又助长饮痰滋蔓,因果循环,饮痰稽留益甚,溏泄岂有愈日;阳虚不复无不及肾,肾虚岂能职守关门?若此虚实一体,非补虚泻实,无以标本同治,治宜逐痰化饮益肾温阳。此证多为腹痛肠鸣,脐周冷凉,便泄溏薄,稀粘量多,或夹白粘冻液,滞下不畅,溲少不黄,纳古不馨,口淡乏味,四末不温,腰脊冷痛沉重,舍淡润、苔白粘滑,脉沉弦且滑。肠曲稽留之饮痰,非一般化痰利水之剂所能及,失守固涩之胃关又非益肾补阳之品不为功,方用治痰涎壅盛喘咳之控涎丹。方中大戟泻脏腑之水,甘遂行经遂之水,白芥子散皮里膜外之寒痰。可三药为丸小量予服,峻药缓投,无过猛伤正之弊,于痰饮久稽肠腑之慢性顽固泄泻尤宜。益肾温阳之方,宜《金匮》肾气丸易凉血清热之丹皮,为温阳补肾之骨碎补尤佳,《本草纲目》于骨碎补条下曰:“益肾主大小便,久泻属肾虚,不可专从脾胃也”。   例3:秦X,男,42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