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浅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摘 要:本文通过对林业有害生物现状的阐述,详细论述了林业技术防治措施,监测预报及检疫,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方法和保障措施。为大力推进森林病虫害由重防治向重预防转变,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现状;防控措施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pest status of forestry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of forestry technology, monitoring and quarantine, physical control, biological control, chemical control methods and measures. Pest control to prevent the transformation to vigorously promote forest pest, which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trees.
Keywords:Forestry harmful biological; present situ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F413.2]
引 言:近年来,随着林业重点工程陆续实施,我国森林面积逐年递增。但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严重,并有扩散蔓延趋势,对森林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
(1)林业有害生物本身的繁殖特性。林业有害生物不仅能够主动传播而且还可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具备强大的繁殖能力,即使在短时间内消灭掉了绝大多数,但是天敌数量也会随之减少,侥幸剩余的个体又会快速繁殖传播,使种群数量快速增加,造成新一轮的危害。
(2)林业有害生物的遗传特性。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林业有害生物的遗传特性也发生改变,适应能力不断增强,这也是林业生物病虫害防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原因。
(3)外界传播过来的新的有害生物。近年来,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频繁交流,各种树木品种交换引进,带来了新的林业有害生物,引进地区又缺乏甚至没有这种有害生物的天敌,造成灾害肆虐,危害性也相应增大。
(4)大面积人工造林时树木品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降低。一旦发生灾害,开展防治工作就很困难,大面积树木死去,损失严重。
2.防控措施
2.1防治原则
(1)在相当长时间内将害虫种群密度控制在低密度和小变幅的范围内。即控制害虫的数量,使虫害损失处于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其具体措施为:利用寄生性和捕食性动物,利用自然感染微生物,培育抗虫树种,改变林分环境。
(2)暂时压低害虫种群的密度。即在短时间内,杀灭猖獗害虫。其具体措施是:利用杀虫剂、物理能,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农药直接杀灭害虫;广泛利用昆虫的趋性、 性信息素等引诱物质、电磁波等诱杀害虫、利用激素、光能扰乱生活机能。
(3)在局部地区使危害性害虫种群数量大大降低,从而达到根治。其具体措施为:利用化学不育和辐射不育法,导入遗传致死因子或生态性致死因子,引进替代的竞争种。
(4)限制害虫种类传播,利用检疫措施,严禁危险性病虫害传入、传出和传播。
2.2林业技术措施
2.2.1抗虫育种
林木害虫对寄主植物的理化特性有一定要求和适应性,故抗虫育种是改进林分抗性的根本方法。林木的抗虫机制表现在化学的、物理机械的以及避过虫害期等方面。例如:树体中的单宁能使蛋白质沉淀,从而抑制昆虫肠中的水解酶,妨碍昆虫消化。白杨派树种如河北杨、毛白杨等树种单宁酸含量高于青杨派树种箭杆杨等,因此,毛白杨等白杨派树种一些天牛不喜食。在扦插育苗时应注意选择对病虫害有抗性的品种。
2.2.2育苗措施
苗圃是多种地下害虫集中栖息危害的场所。因而苗圃的土壤栖境,耕作技术、间作及周围植物与地下害虫危害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地老虎喜欢杂草丛生湿润的粘壤土。适当中耕除草可减轻地老虎的危害。春季一般地下害虫向上移动,啃食幼根,大量灌水可暂时强迫害虫下移,减轻危害。苗圃设置黑光灯可诱杀金龟甲、地老虎等害虫。育苗技术包括以下环节:育苗前进行苗圃地的土壤害虫调查,密度大时,用药剂处理或诱杀;细致整地,不用未腐熟的有机质肥料作基肥;提早播种;选用无病虫害种子,或播种前消毒处理;不同树种苗木与农作物轮作;严格苗木验收制度;禁止出圃带有病虫害的苗木,或经过消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