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浅述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摘要:金矿床是火山活动对沉积地层的改造,经地表氧化淋滤后富集而形成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本文通过对该金矿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矿化特征及区域地质、构造等进行的初步研究,提出了在该矿区内的地质找矿标志。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金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环太平洋与特提斯一喜马拉雅两大构造域的构造复合部位。金矿区位于台地――斜坡环境。中泥盆纪属台地相碳酸盐建造;晚泥盆纪属台沟相的硅质岩、泥岩建造;早石炭纪一早二叠纪属台地相碳酸盐建造;晚二叠纪台沟(或台盆)相的海底火山作用使台地边缘开始活化;早三叠纪浅海陆棚相火山碎屑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建造;中三叠纪该区处于快速沉降阶段,表现在地层建造上则是形成了厚度巨大的斜坡相砂、泥质复理石建造。中三叠纪晚期――晚三叠纪早期印支第二幕的造山运动使该区隆起成陆。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 层
该矿区主要由一近东西向背斜组成,出露有上二叠统玄武岩组(P2β),那梭组(P2n)、者浪组(P2z),下三叠统罗楼组(T11)、龙丈组(T11n)、中三叠统板纳组(T2b)地层。
2.1.1上二叠统(P2)
玄武岩组(Pβ2):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两个岩性段(Pβ1 2)和(Pβ2 2)。那梭组(P2n):呈带状环绕玄武岩组(P2β)分布,是组成背斜的地层之一。以出现薄层泥岩为标志来划分为二个岩性段:
一段(P2nl):金矿区岩性简单,以灰岩为主,夹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由于原生沉积和受后期构造挤压的影响厚度变化明显。底部岩层中含硅质细砾石。岩层有不均匀的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以及毒砂化。岩石光谱分析成果显示,金丰度值达46.01×10-9,是该区背景值的13倍,是矿区主要的含矿层。
二段(P2n2):以薄层状凝灰岩为主,夹灰、深灰色薄层状泥岩、凝灰质泥岩。厚度变化明显。
者浪组(P2z):分布在那梭组(P2n)外侧,亦是组成背斜的地层之一,岩性简单,上部为灰、灰绿色薄一中层状夹厚层状泥岩;下部以灰、灰绿色薄层水平条纹条带状泥岩为主,夹灰白、紫红色条纹状凝灰岩。
2.1.2中三叠统板纳组(T2b)
出露一段(T2bl)。灰-灰绿色、风化后显紫红色中一厚层状粉砂质泥岩,夹同色细一中粒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石英杂砂岩和细粒含长石英杂砂岩。
2.1.3下三叠统(T1)
出露罗楼组(T11):岩性以灰、深灰色薄层状泥岩为主,下部夹同色薄层状具水平层纹粉砂岩。
龙丈组(T11n):龙丈组:岩性以灰色,风化后灰白色薄层一页片状泥岩、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深灰、灰黑色薄层状泥质灰岩透镜体。
2.2地质构造
2.2.1褶皱
褶皱主要为背斜。呈近东西走向,东西长约5~7km,南北宽约2.5km,具短轴褶皱特点。核部地层为上二叠统玄武岩组(Pβ2),两翼由上二叠统那梭组(P2n)、者浪组(P2z),下三叠统罗楼组(T11)、龙丈组(T11n)以及中三叠统板纳组(T2b)组成。背斜轴部岩层产状平缓,倾角在5~20°间,北翼产状岩层倾角较陡,一般在45~70°间,局部地区可能由司二后期构造挤压的影响局部岩层倾角达到80~85°;南翼岩层倾角在36~46°间,褶皱轴面向南倾,具歪斜背斜特征,褶皱枢纽向东和向西倾伏。受褶皱挤压和同期断裂和期后断裂的影响,岩层有不均匀的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等蚀变,在以西的背斜倾没端蚀变岩层厚度增大。
2.2.2断裂
矿区发育三组断裂;
(1)东西向断裂:褶皱期同期断裂。呈近东西向展布于背斜核部,矿区内长约6km,两端延出区外。后期断裂将其切割为数段。沿断裂发育断裂破碎带,破碎带宽50~60m,最宽处可达80~90m。破碎带以玄武岩角砾为主,另有凝灰岩、泥岩角砾,角砾间有泥质填充。
(2)北西向断裂:褶皱期后期断裂。断裂走向北西,长700~2000m,断裂破碎带不发育,呈向东突出的弧形,断面向西倾,倾角60~70°,上盘地层向下错动,具正断层性质。其中,受后期构造挤压影响具压性构造面特征的压性断裂,上盘岩层上冲具逆冲断层性质;在同向断裂间岩层硅化强烈,石英脉发育,石英脉倾向以南东为主,显然是后期热液沿压性断裂下盘岩层密集的羽状裂隙侵入所致,因而导致岩层强烈的硅化、黄铁矿
化和毒砂化,具控矿构造特征。
(3)北东向断裂:属晚期断裂。矿区内出露长600~1200m,断裂沿沟谷出露,发育有10~20m宽的碎裂岩带,断裂平直,断面近于直立,断裂旁侧的岩层有硅化,它们错断矿体,属破矿构造。
2.3 岩浆岩
(1)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南海口李律师经典刑事案件辩护梁某某涉嫌盗窃和抢劫罪辩护词精品范文.doc VIP
- 2024年秋季新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设计.docx
-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主要内容学习宣讲PPT (附文稿).pptx VIP
- 痛风教学课件.ppt VIP
- 2024信创产业新发展趋势及百强报告-fin.pdf VIP
- 体例格式3:《windows服务器基础配置与局域网组建》工学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设计.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广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61).docx
- 第十章__药学导论-药学统计学与药学信息学.pptx VIP
- 表B06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doc VIP
- 2024年安全系统工程考研真题.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