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汉语礼貌用语
浅述汉语礼貌用语
摘要:本文从话语功能的角度分析了汉语礼貌用语在常用话语功能中的表达形式,并从汉外对比的角度分析了汉语、英语、韩语三种语言的礼貌用语在相同话语功能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分析了汉语礼貌用语的特殊表达手段,并就其课堂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礼貌用语 对比 表达手段 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033-02
礼貌用语的教学与使用是伴随着文化冲突的。中国人以“贬己尊人”为沟通和处事准则,是客气,是美德;而英语为母语者则认为很多汉语礼貌用语显得刻意且虚假。客气与虚假的界限在哪里?不同的言语交际对象,陌生人、上下级和亲人之间的言语表达怎样是客套、礼貌,怎样是虚假?这些问题很难回答,即使是中国人自己也要根据具体语境去辨别。这些问题对汉语学习者来说就更困难了,文化需要体验,但语境可以设置。因此,对外汉语教师的任务就清晰了起来。
礼貌用语是能够确确实实体现在语用表达中的,汉语礼貌用语属于语用的研究范畴。而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在教学中传达中国人的礼貌观念,这种礼貌观念应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实际而不牵强。同时重点教授使用频率高的礼貌用语,体现礼貌用语的实用性,达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是一个教师、教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互相平衡的过程。
一、礼貌用语与话语功能
不同文化对礼貌与否、礼貌程度的标准不同,这些不同会在不同的话语功能中清晰体现。
1.招呼语
英语国家的招呼语多为“How are you?”“Hello!”“ Hi!”“How is everything going?”,在初次见面时会使用“Nice to meet you!”“Glad to see you! ”,而答语多为“How are you?”“Good, thanks!”。对话双方都非寻求答案,只是客观相互问候,同时招呼语并不受对话双方身份、地位、年龄差异、熟悉程度的影响。
在亚洲国家中,韩国的等级观念较严苛,因此语言表达也深受影响。韩国语分为敬语和平语,敬语主要使用于与长辈或与尊敬的人的对话中,多以结尾;而平语主要使用于与晚辈或平辈人的对话中,多以结尾。在初次见面时,若交际双方的年龄相同对话双方可使用平语(你好)进行问候;与年长者或尊敬的人问候时,必须使用(很高兴认识您)。
在汉语中,“您好”或“你好”是外来招呼语,只有在非常正式的场合见面、初次见面、与长者见面时才会以此来打招呼,且在年轻人中的使用频率渐高。初次见面时,招呼语与称谓语是伴随出现的。中国人在初次见面时很少进行自我介绍,一般都由熟悉见面双方的第三人以“姓氏+称谓(身份、地位、职业、部分亲属称谓语)”形式加以介绍,然后使用“您好”“幸会”等进行问候。如果双方已经相识,则直接使用“姓氏+称谓语”打招呼,一般不会再使用“你好”等。如果双方关系熟络,则问候内容较丰富,如“忙呢?”“吃了吗?”“回来了?”“干什么去了?”“最近挺好吧?”等。这些问候语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l率非常高。这些以提问形式出现的问候语并不以寻求具体答案为目的,只是单纯表问候。相比于“你好”,中国人认为这种问候方式更能体现对话双方的熟悉及亲密关系,真诚而不见外,而“你好”反而让人觉得生疏,且有距离感。对于英语为母语者而言,汉语中的这些提问式问候涉及到个人隐私,是不礼貌的表现,因而不希望回答这些问题。但事实上,他们无需回答,只需使用“忙呢”“吃了”“刚回来”“出去一趟”“有点儿事儿”等方式迂回应对。答话内容可与事实不符,不必深思熟虑回答问题,只要交际任务完成即可。
2.告别语
英语国家的告别语“See you!”“Bye!”等,表达简短直接。有时也会给予祝福,如:“Have a good day!”“Have a good night!”“Have a good weekend!”等,或者是一些节日祝福语。这些告别语也不必考虑对话双方的身份、地位、年龄等差异。
韩语中的告别语同样受到等级差异的影响,朋友之间可使用(再见)或(再见);对领导或是长辈则需使用以表达礼貌。
汉语中的告别语很少使用“再见”。与招呼语一样,中国人觉得“再见”过于正式,显得谈话双方的关系过于生疏。“回见(回头见)”是与“再见”相似的表达,但多现于北京话中。汉语中的告别语更倾向于迂回的表达,“以后再约”“有空再来”“常来”“慢走”等多由待客者使用,“您先忙”“我先走了”“回头聊”“留步”“别送了”“有空去”等多为做客者使用。其中“您先忙”对中国人而言是非常礼貌的表达,表示做客人为自己占用了待客者的时间而表示抱歉。
3.感谢语
英语中的感谢表达很直接,“thank you”“thanks”“th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Wexner便秘评分及罗马三诊断标准.doc VIP
- 施工材料进场检验及存储管理方案.docx VIP
- 双金属温度计与压力式温度计检定规程.pdf
- 成人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核酸检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3.pdf VIP
-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ping at home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Python程序设计PPT课件(共12章)第11章 正则表达式.pptx VIP
- 红领巾伴我成长主题班会课.pptx VIP
- 路灯安装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初步设计及概算评估咨询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