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0001
(一)稻
审定编号:国审稻
品种名称:川种优 369
申 请 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
育 种 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川种 3A×中种恢 6293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 126.7 天,比对
照天优华占长 3.8 天。株高 109.3厘米,穗长 25.1 厘米,每亩有效穗数 17.0 万穗,每穗总
粒数 149.2粒,结实率 81.8%,千粒重 25.7 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 2.4、4.1,
穗瘟损失率最高级 5 级,白叶枯病 1 级,白背飞虱 9 级;中感稻瘟病,抗白叶枯病,高感白
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49.2%,垩白粒率 26%,垩白度 2.7%,直链淀粉含量 14.8%,
胶稠度 82 毫米,长宽比 3.2。
产量表现:2015 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489.65 千克,比对照天优华占
增产 0.65%;2016 年续试,平均亩产 517.53 千克,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 2.36%;两年区域
试验平均亩产 503.59 千克,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 1.52%;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44.71
千克,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 7.0%。
栽培技术要点:1.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播种。2.宜选土地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进行
栽培,适应多种栽培方式进行生产,生产上可以选用抛秧或机插等方式,及早移栽大田,保
证充足的分蘖,为高产打下较好的基础。3.亩用种量:适当稀播,培育壮秧,播种密度为
10~15 千克/亩。秧龄 25~30 天;机插亩用种量在 1~2 千克,抛秧可适当增加用种量,保
证基本苗。4.种植规格:插植规格 16.7 厘米×20 厘米,保证基本苗 6~8 万左右,争取每
亩有效穗 18~20 万左右。5.肥水管理:大田每亩施纯氮 12~15 千克,五氧化二磷 6~8 千
克,氧化钾 7~8 千克。氮肥 50%作基肥,40%作为分蘖肥,10%作穗肥;灌溉管理采用够苗
轻搁,湿润稳长,后期要重视养老根,切忌太早断水,保证稻谷充实度。6.病虫害防治:苗
期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保证秧苗素质并防止矮缩病发生;分蘖高峰期注意防治二
化螟等各类螟虫,后期灌浆后及时防治白叶枯和纹枯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省(粤北稻作区除
外)、广西桂南、海南省、福建省南部的双季稻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
品种名称:隆晶优 534
申 请 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亚华
种业科学研究院
— 2 —
品种来源:隆晶 4302A×R534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 124.3 天,比对
照天优华占长 1.2 天。株高 105.3厘米,穗长 23.1 厘米,每亩有效穗数 17.4 万穗,每穗总
粒数 147.6粒,结实率 88.5%,千粒重 24.0 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 3.1、3.6,
穗瘟损失率最高级 3 级,白叶枯病 7 级,白背飞虱 9 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白
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60.0%,垩白粒率 3.0%,垩白度0.5%,直链淀粉含量 13.9%,
胶稠度 82 毫米,长宽比 3.3,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5 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02.93 千克,比对照天优华占
增产 3.05%;2016 年续试,平均亩产 518.72 千克,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 2.38%;两年区域
试验平均亩产 510.82 千克,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 2.71%;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33.10
千克,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 4.55%。
栽培技术要点:1.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 10 千克,培育壮秧。2.移
栽秧龄控制在 30 天以内,栽插株行距 13.3 厘米×26.6 厘米或 16.7 厘米×23.1 厘米,双本
栽插,亩基本苗 6 万左右。3.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和氮磷钾配合。一般亩施 45%水稻专用复合
肥 30 千克做底肥,移栽后5~7 天亩追施尿素 7~10 千克,分蘖盛期亩追施氯化钾 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