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量的经验感悟量的本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积累量的经验感悟量的本质

积累量的经验 感悟量的本质 ——一道题引发的对测量教学的思考 摘要:测量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方法。在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率和练习的速度,常常会略过程、重结果,直接导致了学习的本末倒置。真正量的累积的过程未体验,变成了直达目的地寻求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实践和研究阐述了一些关于数学中,测量的学习里“量的累积”过程的方法和重要性。 关键词:量与计量 累积 过程 本质 一、缘起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巩固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 比例尺1 比例尺 1:25000 电影院在街心花园西偏南30°方向,实际距离为500m的地方,请在图中标出电影院的位置。 本题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利用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确定位置,而出现在这个地方主要的目的在于考察孩子们对于比例尺的概念是否掌握,能否运用比例尺和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问题。但是本题错误点却不集中在计算结果方面,却集中在作图上。(见下图) 错题1:题中未画出朝西的方位线,西偏南的方向不会确定。 错题2:西偏南是什么方向完全不明白。 错题3:画角的知识点未掌握。 二、反思 从学生的实际作业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错误点却集中在作图方法,特别是如何确定方向和如何画角两个方面。作图显然不是六年级的核心内容,那学生为什么面对实际问题时却不会呢?这引起了笔者好奇。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二)》教学目标为:通过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了解1o角的实际有多大。并通过认识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相应度数的角,进一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加深对角的意义的理解。在独立探索和与同伴交流的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的方法,能正确地量角和画角,体会度量角的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可见,测量角与画角技能应该在四年级已经学会,那为什么学生到六年级了还在测量与画角上存在困难? 二上:厘米、米的认识 二上:厘米、米的认识 二下:分米、毫米、千米的认识 三上:周长的认识 三下:面积的认识 四上:测量角和画角 后续:体积、容积、表面积等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前,已经经历了长度单位的度量、面积单位的度量的学习,应该有丰富的经验。但实际中,学生到学习角的度量时却没能很自然的迁移长度、面积度量经验指导学习。这主要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了测量的结果,却比较忽视测量的本质,度量的方法也只是浮于表面,更未曾深入形成度量的一种思想。 三、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在“图形的测量”上指出:图形的大小、长短是可以度量的,度量的关键是设立度量单位,而度量的实际操作就是测量。图形测量的相关知识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和适应未来的生活都是有用的,测量过程中蕴含的方法和思想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2014的第11期P04周卫东老师《不断探寻“数学味”课堂》中提到,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面实施的今天,倘若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的揭示,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能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揭示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抽象概括过程,让学生较为深入地领悟数学的内涵,一定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然而,要做到有“数学味”,不是一种简单的技巧,它不像“泡汤”一样,只要把“数学”放到汤碗里搅拌一下,就会出现“数学”的味道。我们应该对数学学科的内涵进行系统思考,并进行“智慧加工”,使之逐渐弥漫出“数学”的芳香,从而润泽学生的数学素养。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测量的能力,有机渗透度量的思想,本人经过教学实践研究和反思,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新知教学精益求精 二年级下册《课桌有多长》中对于厘米的认识是小学阶段长度单位的起始课,因此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可谓是一种子课。 关于种子课,新名词,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如何判断哪一节课是种子课呢?关键是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思考,整体把握一个知识块的前生今世及后延。这个过程一定有其发生的基点、发展的节点,这些基点与节点可能就是我们的种子课,一定要对这样的课花大力气,精雕细琢。 在教学这样的课是务必要格外注重孩子们与新知的第一次见面,比如:在认识度量的工具,在接触度量方法不仅要简单易懂,还要规范科学,紧扣本质。 (二)累积体验注重本质 度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量的累积的过程,在接触简单的度量题目时,这个过程似乎也没有显出它的重要性,但是一旦到了综合性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