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苍南渔鼓及其保护发展
浅述苍南渔鼓及其保护发展
摘要:苍南渔鼓,俗称“蓬(嘭)鼓”,因渔鼓伴奏发出的声音而得名,流行于苍南县西南部灵溪、矾山、马站等讲闽南话地区,是一种主曲体(单曲体)坐唱曲艺。曲调是方言音调的音乐化,地方色彩浓厚,颇受当地人的喜爱,是苍南有影响的曲种之一。但由于“青黄不接,后继乏人”,该曲种已呈消失状况。苍南渔鼓作为浙江省的非遗保护重点之一,它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苍南渔鼓;保护;发展;非遗
一、苍南渔鼓概况
(一)伴奏乐器
以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过去渔鼓基本是用竹子制成的,在一端蒙上的是一层猪油膜,并没有多加修饰。现在,渔鼓大多是用塑料水管制成的,猪油膜也改用塑料薄膜代替。由于现在唱渔鼓基本是为了演出所需,为了使其看上去更加美观,舞台效果更好,艺人们会在管子的外面裹上一层彩布或彩纸,再沿着管身缠上链子。在缚有薄膜的一头套上用彩带编成的似灯笼状的东西,不但可以增加视觉效果,而且能使薄膜更加牢固、进绷,使渔鼓发出的声音也更清脆。
(二)苍南渔鼓的声腔特点
苍南渔鼓音乐的声腔主要是诗赞系,其基本腔调通常是两首,其中一首称正腔,用于表现正常情绪或较欢乐,较激愤的情绪,另一首称悲腔,是表现悲苦情绪的专用曲。它和道情曲的“四情”极为相似,即“平、怒、哀、乐”。另外,还有不少的拖腔,特别是在一个乐句的句尾,经常用“哎、哩、呜”等衬词或鼻音表现拖腔,使听者感到过瘾,很有韵味。
(三)演唱形式与演唱场合
苍南渔鼓通常由一人自打自唱,且一人扮演多角,多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故事情节。它的演唱程式有两种;一种为“门头词”,白天到各家演唱一折,获取报酬;一为“传书”,大都在夜间演唱,有时连续演唱十天半月。演唱“传书”时,先起“词头”,或一首诗,或一笑话,或一谜语,略同宋元话本的“头回”。
旧时,艺人一般是走村串户进行门头演唱,或是在茶社、酒楼等地方卖艺;有些被地方“头家”聘请去搭台演唱;有点文化的艺人唱渔鼓,基本都是大户人家做红白喜事、寿诞、保平安等请到家里去唱。
(四)坐唱曲目
苍南渔鼓的坐唱曲目相当丰富,但是由于历史悠久,很多曲目都已经失传,目前保存完好的,并录制成唱片的有一百四十多种。其涉及的题材也很广泛,包括传奇、历史演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社会案例、宫廷、爱情等等。
二、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苍南渔鼓及渔鼓艺人
在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苍南渔鼓现状如何呢,笔者拟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渔鼓的态度、民间投资商对渔鼓的贡献及苍南渔鼓艺人等三个方面作一说明。
(一)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渔鼓的态度
“曲艺是民俗的文艺,又是文艺的民俗。”随着民俗风的盛行,地方政府对民间音乐文化也越来越重视,苍南渔鼓作为当地有影响的曲种之一,更应该重点抓。现在,苍南文化站、文化局已经对苍南渔鼓曲目的搜集整理做了有力的前期工作,也对民间渔鼓艺人进行普查、登记。除此之外,苍南渔鼓被列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项目”,并已上报县市。
(二)民间投资商对渔鼓的贡献
黄可本先生,苍南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主要工作是录音、录像。目前,在他的店里就保存了大量的渔鼓曲目,并且他把很多濒临失传的渔鼓唱段都录制成唱片。今天我们还能听到那些著名艺人的演唱,黄可本先生功不可没。
(三)苍南渔鼓艺人
解放前,渔鼓艺人都是农村里一些较贫穷的农民子弟,由于生活所迫而学唱渔鼓,另外的就是失去劳动力的残疾人,如盲人,这些人为了温饱,身上背着竹筒走村串户的唱。解放后至“文革”前,苍南境内有登记的渔鼓艺人有60余人。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唱渔鼓被曾遭到禁止。改革开放后,由于人民生活的现代化使这古老的艺术受到了冷落,老艺人去世,年轻艺人改行。
三、苍南渔鼓的传承
(一)学艺的动机
旧时,艺人们学艺是为了生存而学艺,以卖艺为主业。渐渐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唱渔鼓得来的报酬已不能满足艺人对现实物质生活的需求,很多艺人都另谋出路,唱渔鼓也只是被当成副业,一门闲时互相娱乐的技艺。
(二)师傅的传授方法
由于学唱渔鼓的艺人很多都是盲人,文化水平又不高,因此他们基本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死记硬背”唱词的,据师傅讲述传书故事,记住故事情节,然后自编唱词演唱。在学唱腔时,刚开始也基本是照葫芦画瓢,而后唱出经验了,基本能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艺人的行艺及创新
苍南渔鼓所有的传统曲目,也是经过历代艺人不断改革和创新,并在实践中根据观众的接受情况而逐渐剔除不受欢迎的部分才积累形成的。有革新、有创造、有发展才能形成演员的个性,有突出的鲜明的个性才能形成流派。从曲艺史的角度看,创新是曲艺形成、发展与生存的必由之路。”
“创新没有一个固定的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尼尔森IQ:2025年零售渠道变革-破局增长报告.pptx VIP
- 智能烟厂规划方案-最新版.docx VIP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持影像设备市场发展白皮书.pdf VIP
- 循势演进 重塑增长:2025中国快消市场发展趋势.pptx VIP
- 循势演进 重塑增长——2025中国快消市场发展趋势报告.docx VIP
- 工厂智能化设计规范.pdf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变阻器》赛课课件.ppt VIP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九年级物理《变阻器》教学设计.doc VIP
- 2025届高考物理复习:经典好题专项(动态平衡问题)练习(附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