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古驿道旅游的价值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古驿道旅游的价值剖析

福建省古驿道旅游的价值剖析   摘 要:古驿道承载着一个地区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的厚重历史,同时自然旅游资源赋存丰厚,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福建省古驿道记载着福建从唐朝直至清代的交通、生态文明、宗教、民族交融等方面的悠久历史,如若能得到系统挖掘和整理,融于旅游产品之中,将是极具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旅游项目。   关键词:古驿道;旅游价值;文化线路   一.福建省古驿道概况   (一)历史沿革   驿道,是联络中央的专用交通线,即古代的官道。早在殷商时代,出于政治和战争的需要,为战争服务的驿道就已出现。唐代为宣传政令、收集边情、迎送官员、运输货物,在全国主要道路上设置驿站,驿道因而得名。   福建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自古以来与中原的交流只能依靠跋山涉水,在崇山峻岭中,出省古道屈指可数。《福建通志》称:“宋承唐制,三十里有驿,非通途大道则曰馆”。说明福建在唐朝已有驿馆的设置。五代中闽王王审知轻徭薄赋,与民休戚,交好邻国,奖励通商,驿道得到进一步发展。宋代,福建贸易兴盛,福州、泉州都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港口,与此相适应,陆上交通也得到大发展。以福州为总枢纽,南通粤,北抵浙江永嘉,西北入赣浙。元明清时代,继续沿袭邮驿制度。随着交通路线的逐渐增加,官方交通机构的邮驿网点亦随之不断扩充,清代较元代的驿铺总数,增长近14倍之多。   至1913年1月,北洋政府以中央命令的形式将驿站全部裁撤,驿道主干线相继被修建的铁路和公路取代,千百年来“黄尘腾万丈,驿马如流星”的驿道繁荣景象,成为历史烟云,古驿道已渐渐埋没在深山中无人问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二)古驿道线路分布   福建因地形地势原因,自古交通不便。出闽道路历经各朝历代发展,几经更迭。驿道线路历朝皆有变化,直至清朝基本形成确定且完善的驿路系统,大致分为北、西、南三个方向。据《福建通志》记载:到了清代,由省会福州通往省外的邮驿路线共有5条。   第一条,自闽县三山驿经侯官县、古田县、延平府、建宁府、瓯宁县、建阳县、浦城县,至浙江衢州府江山县交界。该线路途经17个驿站,全程合计1085里,约合今625公里。这条越仙霞岭入浙江(再经江苏而入山东)的驿道在清朝是福建最重要的“官路”。   第二条,自三山驿经福清县、莆田县、仙游县、惠安县、晋江县、南安县、同安县、龙溪县、漳浦县、诏安县,至广东饶平县交界。全程合计1465里。   第三条,自三山驿起至延平府,由剑浦驿分路,经顺昌县、将乐县、归化县、清流县、宁化县、长汀县、上杭县、永定县,至广东大埔县交界。全程合计1030里。   第四条,自三山驿起至延平府,由双峰驿分路,经邵武县、光泽县,至江西南城县交界。全程合计985里。   第五条,自三山驿起至建宁府,由建溪驿分路,经崇安县,至江西铅山县交界。全程合计835里。   自民国时期废弃以后,驿道失去其邮递作用,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是福建省由于多山的地形,以及长期以来对林业的重视,因此古驿道虽不复从前的繁华,却仍然保留较为完整,有些铺设较为完整的驿道甚至成为了人们休闲锻炼的场所,如南平市郊的茫荡山“三千八百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宋朝古驿道等。   二.福建古驿道的旅游价值   (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驿道在古代不仅是官方传递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线路。古闽驿道史自唐朝建驿站起,绵延数千年,见证的不仅仅只是邮驿制度的发展,更有学子进京赶考、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与吟唱,民间茶盐木材等物资往来贸易的喧嚣热闹,甚至掠过铁马铮铮的战争烟云。蜿蜒盘旋在八闽大地上的古驿道,承载的是一份厚重的民族文化史。   除去各代地方史志记载的事件以外,也有无数诗人留下了对驿道的感喟。南宋时陆游曾沿着闽浙古驿道赴福建宁德上任,题下了《平阳驿舍梅花》和《卜算子·咏梅》,另有北宋苏轼的《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清朝诗人薛所蕴的《驿卒词》、唐朝诗人司空曙的《赋得的的帆向浦》等等诗词文献。   (二)可将徒步与漂游结合   闽地的驿道与全国其他地方不太一样,一是道路崎岖,驿马难行,清代福建“一切公文俱藉人夫跑递”。另外闽江各支系在山间流淌,水路比陆路更方便。例如从福州三山驿到浦城小关驿这条线路,全程一千零八十五里,仅仙霞岭前后二百余里需要在陆地行走,其余路程皆可乘船而行。据乾隆《福州府志》载,芋原驿、白沙驿、水口驿三个驿站设有报船和水手,其中水口驿最为重要,“留设水口报船四只,水手二十四名”。白沙驿在今闽侯县白沙镇,水口驿在今古田县水口镇。   因此以闽驿道为载体的旅游活动,既可以开展徒步旅游,也可以与水上漂游活动相结合,增强游客的体验。目前网络上有众多自发组织的驴友古道徒步活动,甚至有户外摄影爱好者花几年时间走遍福建省的古道,将摄影作品与古道行记集结成书出版。由此可见古驿道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