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绝句三味浅述
绝句三味浅述
摘 要: 绝句是诗歌的精粹,言简而意瞻,给人以余味无穷的审美感受,营造出一个丰富蕴藉的艺术空间,储蓄着一种悠然绵邈的审美趣味,其味在醇、深与新三端,醇为浓度,深为广度,新为高度。
关键词: 绝句 三味 味醇 味深 味新
明代胡应麟称绝句为“百代不易之体”(《诗薮》内篇卷六),其体简而味长。绝句余味无穷,含蕴无尽,将审美情思隐然潜寓于审美意象之中,因而能将欣赏者的情思引向遥远。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中说:“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可谓道出了绝句真谛:一咏三叹,余味无穷,其味有醇、深与新三度。
一、味醇
现代诗人李琦说:“诗歌情感表达可以多样,但一定要真纯。”诚如我们喜爱李煜词一样,因其身为一代帝王,性格却是纯真和多愁善感的。诗歌要真纯味醇,才能让读者感人、才能动心、才能倾情。绝句短小,叙童真、友谊与乡思颇多,为魂牵梦绕的情醇与意切。其一,童趣。写童趣的绝句皆能细致入微,生动真实,让人体验童时的乐趣:垂钓、偷莲、捕蝉、捉蝶、放风筝等。垂钓,如胡令能《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细节传神,妙趣横生。“蓬头”为其野态,“侧坐”为其野姿,“遥招手”为其神态,“怕得鱼惊”为其心态,前两句绘其形,后两句传其神,小儿全神贯注盼鱼儿上钩的心情与神情栩栩如生,认真与天真俱在,童心与童趣盎然。偷莲,如白居易《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顽皮纯真,憨态可掬。捕蝉,有袁枚《所见》,牧童的天真烂漫、好奇有趣跃然纸上;捉蝶,有杨万里《宿徐公店》,童心追蝴蝶而灵动;放风筝,有高鼎《村居》,童趣随风筝飞舞。其二,友谊。写朋友真挚情谊的莫若元白酬唱,白居易和元稹这两位杰出诗人的深挚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相别后常相念,感情真挚,白居易于值夜担忧朋友境遇(元稹于元和四年春和五年春连遭贬谪)境遇而失眠,凄黯中写下《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五声宫漏初夜明,一点残灯欲灭时。
元稹于元和十年(815)三月贬谪通州(治今四川达川),同年八月白居易也贬谪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同病相怜,两心愈紧,闻讯后朴质而强烈,“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得乐天书》),神伤间写下《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病中惊坐起”,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强化了感情的深度,凝化了友谊的醇度,一“惊”字的具体动作内涵蕴藏于闻听风雨飘摇中,深藏不露、含蓄无尽,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无一语道破,全留给读者领悟、想象和玩味。元白的真挚之谊,白居易有《舟中读元九诗》之凄苦: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白居易亦有《蓝桥驿见元九诗》之凄怆: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送我去。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循墙绕柱寻觅的,岂止是元稹的诗句,无如说是元稹的心思,正是两人共同人生悲剧的轨迹。友情可贵,题诗可歌,遭际可堪,吟咏可泣。其三,乡思。写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真切可人者,莫若贺知章和宋之问。贺知章有《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为告老返乡,“所反映的只是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沈祖?保?,“笑问”富于戏剧性,细微间仍能察觉诗人久客伤老之情。宋之问有《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属偷逃回家,“所表现的仅仅是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刘学锴)后两句诗本应为“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怯”与“不敢”极具矛盾心态,行近间却能感受到诗人强自抑制的精神痛苦。
二、味深
清代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云:“诗有三深:情欲深,意欲深,味欲深。”贺贻孙《诗笺》云:“其境愈熟,其味愈长。”韵味深长,才能使人回味无穷,从而获得深刻久远的审美感受。黄庭坚在《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其一》中云:“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此味“??”自意味深长,融视觉之“光”和嗅觉之“香”为肤觉之“??”,心境澄清,且忘爱憎浴清凉。其一,味深意长者,有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此诗为杜牧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吴兴(即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时所作,写得深刻简练且沉郁含蓄。诗中之“味”值得咀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