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六逸新闻教育思想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六逸新闻教育思想剖析

谢六逸新闻教育思想剖析   摘要:谢六逸先生出于对时代新闻乱象的忧思及对未来新闻业的良好愿景,首倡在国内大中小学开展新闻教育,希图通过新闻的普及和专业教育,通过大学新闻专业教育促进中小学新闻普及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全体国民的新闻素养。   关键词:原由 并举 促进      谢六逸先生是近代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他任复旦大学新闻系第一任系主任时,谢六逸即为该系的发展呕心沥血,使该系闻名于国内一时。1931年,谢六逸受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之聘编订大学新闻系课程及设备标准。1933年2月,谢六逸兼任史量才创办的《申报》新闻函授学校教授。作为著名的新闻教育家,谢六逸先生有着独到而前瞻的新闻教育思想。但当代学人关注谢六逸者寥寥,关注者也往往专注于谈其新闻专业教育思想。本文试图从其新闻普及教育思想、新闻专业教育思想还原其新闻教育思想的全貌,以期抛砖引玉。   现状和预测:新闻教育的客观原由   作为一个关注现实的新闻教育者,谢六逸先生既对传受双方新闻素养低的现实充满忧思,也对地方报将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堪忧现状与乐观前景促使他于上世纪30年代首倡新闻教育。   当时的新闻界十分混乱,新闻素质低下,表现在新闻价值缺失、新闻道德淡薄。   首先,新闻从业人员不知新闻价值为何物。他说:“中国现在著名的报馆里,有许多记者连新闻价值(News Value)是什么还弄不清楚。”①很多记者把要人或与之有关联的人的活动当成重要新闻在报道。他说:“在一般记者的眼睛里,认为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不外是‘要人的起居行动’,大的如要人的出巡检阅,小的是要人的畋猎游览,甚至于和要人有关系的人,如像岳母小姐之类,都被中国的新闻记者们视为最有‘新闻价值’的。”②要人活动只要关乎社稷民生,当然是新闻报道的范围之一。但当时新闻界因不懂按新闻价值进行新闻选择,故陷入了唯要人活动报道为重而不顾民生的误区。他以当时上海报纸报道的实际情况进行说明。如某政要之秘书来京,被认为大有价值当成重大新闻放在头版头条,永定河溃百卅丈的新闻反而居于其次。“阎××秘书许××女士,由平来京,连日游览各名胜,定十五早乘飞机赴沪,转杭参观西湖博览会。在这个要电的后面,排着‘永定河又溃百卅丈’的新闻,是北平拍来的专电。”③   其次,从业人员新闻道德严重缺失。谢六逸先生认为报章应该是社会的公共空间。“报章杂志这东西,我们只能当它是一种公众的武器,而不可视为一种私人的武器。”④报纸本不应成为中伤人的工具,但报章伤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利用它去伤害任何个人,图遂一己的私忿,这在道德上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不幸这种事实在目前的报章杂志上时时出现,我们不能不说这是记者道德的堕落。”⑤他以上海报纸上的社会新闻为例,指出因新闻职业道德缺失,新闻记者在报道时极不尊敬对象的隐私。“再说目前报纸对于私事的记载,总是不厌其详,例如女性受凌辱一事,除开直书真实姓名、年龄、籍贯、职业、住所之外,甚至她的父母兄弟姊妹朋友等,恨不得一箍脑儿公布出来,这真是何苦来!”⑥   传播者素质尚且如此,受众素质低下可想而知。谢六逸指出时人新闻素质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受众对新闻信息没有任何辨别能力,只是被动地接受。“再就我国的阅报的人来说,有许多也是用奇异的方法在看报。例如只翻阅本埠新闻来看看有无强奸的新闻就算看报的,或是只翻阅‘报屁股’也算看报的。”⑦   传受双方乌烟瘴气的现状,谢六逸进行了归纳:“其一……我国报纸的读者,对于报纸的好坏完全没有辨别的能力,对于报纸本身的构成,更是茫然,他们只消每天有报可看便行,对于报纸的编辑发行等全不在意。……其二是,新闻学知识的贫弱。……此外如访员、特约记者等等,大多数是毫无新闻学的素养。”⑧   传者糊涂受众昏昧,自然是其提倡新闻教育的客观基础。“现在我们应该努力于新闻学书籍的写作,介绍各种与新闻学有关的知识,使之大众化。”⑨同时,从地方报滞后的现状,他看到了日后新闻业的繁荣。这是他迫切要求开展新闻教育的又一依据。“我相信将来地方报总是要发达的,现在必须培养新闻学的专门人才,预备去办地方报或通讯社。新闻教育的提倡,在我国是颇为切要的。”⑩   堪忧的新闻业现状及对前景的乐观预期,促使谢六逸先生认为在当时中国大力发展新闻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并举:新闻教育的益处   开展新闻教育,谢六逸认为既要在中小学进行普及教育,也要在大学开设新闻系进行专业教育。他说:“(a)普通的学校说,应该设新闻学的学科(Journalism Course),由教师讲授新闻学的常识,并指导学生为学校办‘学校新闻’。(b)就专门以上的学校说,应该开办新闻学系(School of Journalism),为本国报馆培植人才。”他认为专业与普及教育并举,益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