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剖析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剖析
【摘要】 目的 探究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观察, 分为40岁以下组(60例)和40岁以上组(60例)进行疗效总结和分析。按照发病初期、发病中期、发病后期、后遗症期等各期特点, 采取不同手法的针刺治疗, 同时以中药牵正散为基本方加减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40岁以下组, 总有效率98.3%(59例), 无效1例;40岁以上组, 总有效率91.7%(55例), 无效5例;最少治疗7次, 最多治疗30次;40岁以下组治疗效果与40岁以上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患者中以一侧面瘫居多, 双侧少;治疗越早, 效果越好;一般病程超过1年者疗效不理想;鼓励患者加强面部活动和被动运动, 实施心理疏导, 有利于促进面瘫的康复。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中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2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中医称其为“口眼斜”或“口僻”或“僻”, 俗称面瘫, 目前病因尚未明确。临床表现发病急, 患侧眼睑不能正常闭合, 患侧口角向健侧歪斜, 或蹙眉困难、或口角流水、或鼓腮漏气, 仔细观察可发现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现将本科2009年4月至今120例面瘫患者治疗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40岁以下(含40岁)患者60例, 其中, 男33例, 女27例;40岁以上患者60例, 其中, 男30例, 女30例。年龄最小12岁, 最大60岁, 病程最长1个月, 最短1周。病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等[1-3]。两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针刺治疗
1. 2. 1. 1 发病初期(发病7 d)由于病位浅, 治疗采取浅刺为主, 取穴要少, 手法要轻, 通常留针时间30 min即可。同时配合红外线光浴照射患侧面部来散寒通络, 效果会更好。
1. 2. 1. 2 发病中期(发病7~14 d)此期正气和邪气相争, 病情处于相对稳定阶段, 针刺以平补平泻法为主, 采取延长留针时间, 以达到疏通、调和经络气血促使经络功能恢复。
1. 2. 1. 3 发病后期(发病14~30 d) 该阶段表现外感症状缓解, 但正气虚弱, 治疗主要以培补正气、活血通络为目的。针法上采用补法为主, 通过少针深刺、延长留针时间来改善面瘫症状。
1. 2. 1. 4 后遗症期(发病30 d以上) 病程长、正气亏虚严重, 病情缠绵难治。患者面部痉挛、麻木无力、怕风等病症更明显。针刺取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四白、太冲等穴位为主, 并配合远端取穴, 目的在于疏通阳明、太阳经脉、祛风散寒清热, 调和气血, 使筋肉得濡润温煦。不能抬眉加攒竹, 鼻唇沟平坦加迎香, 乳突痛加翳风, 人中歪斜加水沟,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舌麻、味觉消失加廉泉。针刺1次/d, 每次留针30 min以上, 10 d为1疗程, 每疗程之间休息2 d。
1. 2. 2 中药治疗 初期以牵正散为基本方加减, 蜈蚣2条, 全蝎5 g, 僵蚕10 g, 白附子10 g。属血虚者, 加熟地黄15 g, 当归10 g, 桃仁10 g, 红花10 g;属气虚者, 加黄芪60 g, 党参15 g, 白术15 g;属风热者, 加金银花10 g, 菊花10 g, 连翘10 g;属风寒者, 加桂枝10 g, 生姜10 g, 大枣10 g;夹湿热者, 加黄芩15 g, 苍术12 g, 1剂/d, 连服10 d。中后期则以四物汤加减治疗为主, 药用当归15 g, 生地黄15 g, 川芎10 g, 红花10 g, 白芍20 g, 桃仁10 g, 全蝎5 g, 防风10 g, 甘草10 g, 1剂/2d。头煎加水煎取药液400~500 ml, 二煎加水500~600 ml, 煎。取药液500 ml, 两煎混合, 每次口服150 ml, 2次/d。
1. 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1]和《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2]判定。痊愈:症状消失, 表情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 静态外观正常, 仅在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或皱眉时额鼻健侧浅者。有效:自觉症状好转, 外观与健侧面颊有轻微不对称, 患侧眼闭合不紧, 口角轻度歪斜者。无效:病情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预埋管检验批整套.xlsx VIP
- 道路交通法规公路法.ppt VIP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指南.ppt VIP
- 2025年海事两员从业资格考试(危险货物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历年题及答案.docx VIP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国陶瓷鉴赏与器物陈设》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学校试卷印刷协议合同.docx VIP
- 易感基因介绍_培训课件.pptx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成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葡萄酒品鉴与侍酒服务:侍酒服务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2013-2022年安防设备行业比率、现金流、发展、盈利、经营、偿债能力均值.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