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春节民俗进行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对春节民俗进行剖析

针对春节民俗进行剖析   摘 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脊梁。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根基和渊源。春节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在世界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关键词:春节;习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47-01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人生活中最大的喜庆节日,它以家庭团聚为中心,集庆祝丰收、祭祀祖先、尊老爱幼、礼尚往来、休闲娱乐为一体,连绵几千年不间断。   一、关于春节的说法   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之说。在岁尾年初之际人们杀猪宰羊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夏朝建立时,此俗流传下来逐渐形成了春节。《尔雅》一书中说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先秦时期节日的节期难以固定,汉代是节期的定型期,汉武帝在全国实行夏历,春节则是指立春。至南北朝时,春节指整个春季。到辛亥革命后,全国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活动内容可以说名目繁多、丰富多彩,迎春扫尘,除夕守岁,祭祖敬神,宴饮拜年,走亲访友,娱乐狂欢,各种禁忌等。相传“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团团转”,“ 正月十五闹元宵”,春节的时间长达一个月之久。   二、春节习俗   春节这一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节日,历经几千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下面介绍一下春节习俗:   1.贴门神、春联。贴门神是我国的一项流传久远的重要春节习俗。“门神”一词始于汉代,据《汉书·广川王传》记载:“其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绔长剑。”门神的种类多为神荼和郁垒。唐代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取代。   2.守岁。经过一番忙碌,全家人一起吃完了年夜饭,开始了“围炉而坐,聚桌攀谈”的守岁习俗。除夕守岁,既有对即将过去的旧年留恋,也有对到新年的希望。最早记载守岁风俗的是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唐代守岁习俗已很盛行,到宋代守岁习俗已遍布城乡。   3.放爆竹。放爆竹庆祝春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爆竹又称“爆仗”,为中国特产。春节燃放爆竹始于汉代。上古先民起初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逐一种被称“山臊”的恶鬼,但如今已没有驱鬼和迷信的色彩了,而成为烘托喜庆氛围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也要燃放爆竹祝贺。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它点缀了节日气氛,有着深层的文化内涵。   三、春节文化习俗的功能与地位   春节民俗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它塑造了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春节把祭招拜祖、风土人情、庆祝活动组合在一起,融入了文化意境、文化象征、文化功能,包含许多历史文化信息和世俗内涵。   数千年来,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认同感之所在。直到现在人们在春节期间仍遵守着一些禁忌,说明春节习俗仍然影响着我们生活方式,在社会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有所淡化。春节文化逐渐被推向娱乐化、平庸化。如今在城市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过年方式,春节活动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引人瞩目的是央视春晚已成为被全社会所接受的能最大程度体现中华文化的除夕大餐。除夕年夜饭在大饭店举行也成为春节餐饮的新形式。另外,人们已不再满足传统的过节方式,如今外出旅游、出境游成为时尚,同样春节购物在大城市也成为亮点。   四、春节民俗现代化的内涵与困境   民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其现代化的独特内涵。民俗的现代化是随着社会生活环境和民众的社会心里变化,民俗与新的生活方式进行整合的过程。民俗的现代化应该是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同时,促使新的需要生产的过程。在民俗中,这种需要反映为“民俗资源意识”和“民俗保护意识”的增强。“民俗资源意识”是当代人对传统文化认识与回味的需要和第三产业开发需要的体现;“民俗保护意识”是针对社会变革中一些民俗正因主客观因素的作用而迅速走向衰亡的现象而产生的忧患意识,尤其警惕对民俗的认为毁坏,从维护民族与地方文化生态的立场出发,强调对民俗传统的重视与理解。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城市化的生活方式盛行,传统的春节民俗在与现代化生活方式对接中面临着困境:一是源于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带来的困境。春节民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既要保持其原生态的形式与内容,又要与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相融合,这种矛盾与冲突势必带来一种两难的选择,是全盘肯定,还是完全抛弃?二是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带来的困境。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源于农耕文化的春节民俗能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