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熊史事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鬻熊史事分析

鬻熊史事分析   摘要:鬻熊为文王师,向有争议,本文剖析鬻熊史事,认为鬻熊为周文王之师当无疑问,其地位尊崇,但因归周时年事已高,因而事周时间甚短,鬻熊族人则因鬻熊的关系得以服事周室,以其司火的特长为周人服务。鬻熊为周师,鬻熊的子孙则为火师。   关键词:鬻熊;文王之师;火师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8)05-01 15-05      鬻熊是楚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其在商末周初的活动为楚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对楚国而言,鬻熊颇类似于文王,虽非开国之君,却是奠基之主。鬻熊的史事,文献记载甚少,却有许多矛盾之处。前辈学者已作过许多探讨,但仔细考量,这些讨论仍有一些难解之处,本文试图在已有的基础上,对鬻熊及楚国初期的相关史事作更进一步的解析,以就教于方家。      一、鬻熊为文王师解析      据文献记载,楚王族出于上古著名的祝融部族。祝融部族传至陆终以后,部族繁衍、支系众多,形成祝融八姓。楚王族即祝融八姓中的芈姓季连之裔。但季连之后仅两传至穴熊,部族的发展即遭重大挫折,不仅居地不明,连世系也不清楚。穴熊之后,“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至商末周文王时,季连的后裔鬻熊才出现在历史上。   文献中有关鬻熊的记载仅有寥寥数语。商末之时,纣王众叛亲离,商朝的统治危机四伏,渭水流域的周族势力却乘机强大起来,其君西伯昌(即周文王)广纳贤士,团结诸侯。鬻熊把握此一时机,审时度势,投奔周文王,与周人建立了政治联系,从而奠定了芈姓建国的基础。鬻熊事周,以《史记》卷4《周本纪》记载较详:   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弧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史记》卷10《楚世家》则记载:   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   后文又记楚武王之言,则云:   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   关于这个鬻熊“为文王师”的身份,历来有不同解释。前贤对此,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日此“师”为师长、师傅或老师之“师”。此说始自贾谊、司马迁、班固等。贾谊《新书?修政语下》中记有鬻子答三王问的内容,上引《史记》亦有类似说法。今人沈长云则认为此“师”当非师傅或师长之“师”,而是指见于文献和金文中的“师氏”。楚史与楚文化界较流行的说法则是鬻熊为“火师”,张正明、王光镐等皆持此说。   鬻熊为“文王之师”的说法,出现较早。除贾谊《新书》外, 《汉书》卷30《艺文志》小说家有《鬻子说》19篇,班固自注:“后世所加。”道家有《鬻子》22篇,班固自注:“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地理志》则更明确地说: “周成王时,封文、武先师鬻熊之曾孙熊绎于荆蛮,为楚子,居丹阳。”按班志沿自刘歆《七略》,《七略》则本自刘向《别录》,上引《史记》卷4《周本纪》:“太颠、闳天、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句下《集解》引刘向《别录》云:“鬻子名熊,封于楚。” 由此来看,汉代学者,从西汉初年的贾谊、西汉中期的司马迁、西汉晚期的刘向、刘歆一直到东汉的班固,均相信鬻熊为“文王之师”,其来源可能是《鬻子》一书。   然此说疑之者亦众。主要是涉及到《鬻子》及贾谊《新书》的真伪问题。崔述《丰镐考信录》即疑之云: “今所传《鬻子》书,有与文王、武王问答之语,《列子》及贾谊《新书》颇述之,由是世称鬻熊为文武师云。余按书中所载问答之言,皆浅陋无深意,义亦多近黄老,明系后人伪托。且熊绎之事康王,楚灵王尝述之矣,灵王好为夸张大言者。若其祖果为文武师。何容默而不述乎?”是崔述由疑《鬻子》一书进而疑鬻子为文王之师。今本《鬻子》虽有鬻子与文王、武王问答之语,但鬻子答三王问的内容并不见于今本《鬻子》,而是见于贾谊《新书?修政语下》。梁玉绳《史记志疑》亦有类似怀疑: “《路史?后纪八》注据《鬻子》书‘九十见文王’之语,以《史》言‘早卒’为谬,非也!今《鬻子》是伪书,故有封康叔及三监、曲阜事,而《贾子?修政》载成王六岁往鬻子之家问道,恐亦难信。”   按今传《鬻子》一书,前人多以为伪书,《四库提要》云: “此本题唐逄行??注,……考《汉书?艺文志》道家《鬻子说》二十二篇,又小说家《鬻子说》十九篇,是当时本有二书。《列子》引《鬻子》凡三条,皆黄老清净之说,与今本不类,疑即道家二十二篇之文。今本所载,与贾谊《新书》所引六条,文格略同,疑即小说家之《鬻子说》也。……似乎六朝之末、尚无此本,或唐以来好事之流,依仿贾谊所引,撰为赝本,……且其篇名冗赘,古无此体,又每篇寥寥数言,词旨肤浅,决非三代旧文。”在疑古辨伪之风盛行的时代,今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