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农地使用权制度流变及其启示.docVIP

中外农地使用权制度流变及其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农地使用权制度流变及其启示

中外农地使用权制度的流变及其启示   内容摘要:现行的法治环境下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性质的缺乏、土地权利的不稳定、权能的不完整、流转不规范等,使土地承包经营权人难以实现自我保护,目前需要搭建更具说服力的理论框架。我们考察中外农地使用权制度的发展流变过程,发现对于如何合理配置农地权利,提高农地使用效率各国规定则是不谋而合。他们强调农地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并以此作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法理基础;强调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对民事习惯的尊重;强调尊重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财产权处分的自主性;允许农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的多样性,强调土地的融资功能等,这对于当前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有效合理的利用具有一定的启迪价值。   关键词:农地使用权 永佃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 借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理论决策,提出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并要求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笔者受此启发,通过考查国内外相关立法之规定,简要梳理中外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经验,指出现有立法的不足,探索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土地经营关系的新路径。      中外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历史源流      我们可以考察一下两大法系及我国关于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的发展源流,从中发掘其不同的特点及内在价值。发现对于如何合理配置农地权利,提高农地使用效率则是不谋而合。   大陆法系国家是以罗马法为衣钵,而永佃权作为罗马物权法他物权之一,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永佃权早在希腊时代就已出现。农地租佃关系是通过永佃权制度来加以调整,长期或永久对他人不动产土地行使充分权利而以每年向土地所有人给付租金为条件者,即称之为永佃权或永借权。至公元 2 世纪永佃权正式成为罗马法上明确的法律概念,并在优士丁尼时期,希腊的永佃权制度与罗马固有的公地、私地的永借地制度合而为一,形成了一种完整的制度并为后世所承袭。罗马法的永佃权实际是由公法规范转而为私法规范;又由债权关系转而为物权关系(江平、米健,2004)。也有学者提出永佃权制度萌芽于《汉穆拉比法典》,其时土地归王室或公社占有,耕地则分配给各家使用,使用者以缴纳赋税或服劳役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该权利可世袭(杨立新,2000)。而且永佃权具有长期性特点,佃租人可以将这种权利出让、抵押或继承。鉴于永佃权制度设计的可取性,并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后世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均多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受罗马法的影响,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意大利、日本、法国等也确立了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而且规定农地使用权可以通过转让、抵押、出租或继承等方式流转。   英美法系国家关于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之规定,可追溯到英国古老的封建土地的分封制,当时所有的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又将土地分封给有功者或下属,每一层次的土地所有人或占有人都享有一种地产权,它作为一种私人财产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继承,对于农地而言,这一规则同样适应。在美国,实行农地私有制度,土地私人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无论源于购买还是政府的无偿赠送,其产权边界皆非常清晰,土地所有者可以自主对土地转让、出租、抵押、继承等,并不受干扰和侵犯;同时规定土地转让的主要方式是租佃制,拥有土地而不自己经营的人可以出租,买卖或出租的价格由交易双方协议采取某种方式确定。美国法律还规定,土地租用者享有因租赁而来的土地权益,这种土地权益可以以转租、转让、继承等方式流转,并提倡农地流转是为了促进农地的规模经营。   我国历史上也曾出现了永佃权制度,但永佃权肇始于何时学界众说纷纭。有说唐中叶以后至宋代,土地用益物权本身获得了历史性进步,当时土地私有化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趋势,均田制之瓦解直接衍生了庄园制经济,土地私有化与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也为永佃权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社会背景,现代封建租佃关系正式成立,内容齐备、权责明确、人格平等、产权明晰的土地租佃契约遍及全国(唐任伍,1996),永佃权制度为此也应运而生,并延至明清,长期以习惯法形式得以存在。也有学者提出我国历史上的永佃权流转经历了从最初的个别现象到地方民事习惯,再到被国家法律所确认这一长期的流变过程:它发端于宋、元时代。这一时期租佃制的实行开始普遍和稳定,不仅在私田租佃制的基础上出现了官田租佃制,而且佃户逐渐取得了“常为佃户,不失居业”(《魏泰?东轩全录》)的永佃权地位;拓展于明清两代。这一时期以永远耕作为内容的永佃较前有所发达,永佃权的流转在当时甚为流行,并且这种佃户对永佃权的流转行为由民间俗例逐渐发展成基层政权所认可的民事行为。1911年《大清明律草案》第一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