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探空仪的操作特性itu.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线电探空仪的操作特性itu

PAGE 24 styleref hrefITU-R RS.1165-2建议书 styleref hrefITU-R RS.1165-2建议书 PAGE 9 ITU-R RS.1165-2建议书 403?MHz和1?680?MHz频带内气象业务系统的技术特性和性能标准 (1995-1997-2006年) 范围   本建议中给出了403?MHz和1?680?MHz频带内气象业务系统的技术特性和性能标准。   其中包括所有的气象辅助系统:无线电探空仪、空投探空仪和火箭探空仪。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大会, 考虑到 a) 通过无线电探空仪进行高空气象探测是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气象观测计划的基本组成部分; b) 许多国防部门为支持各类业务的运行,还在世界气象观测计划之外部署了无线电探空仪 ; c) 许多无线电探空仪系统被用于大气污染情况的本地与区域性监测,并用于跟踪因自然或人为灾难造成的危险排放物的移动轨迹; d) 用于气象辅助(MetAids)业务的无线电探空仪具有独特的无线电通信要求; e) 在400.15-406?MHz(称为403?MHz频带)和1?668.4-1?700?MHz(称为1?680?MHz频带)工作的气象辅助业务无线电探空仪、空投探空仪、火箭探空仪均受到《无线电规则》(RR)第5.379E款提出的限制; f) 通过气球和火箭升空的气象辅助业务无线电探空仪,可与地面或船载台站一起运行; g) 其它类型的气象辅助业务无线电探空仪,是通过航空器投放并与航空器上的台站共同运行; h) 无线电探空仪接收与发射的传输性能目标必须与附带的功能要求相一致,并符合与上述系统和满足上述要求所在频带相关的性能限制; j) 气象辅助业务典型系统的性能目标是,为发展必须在频率共享环境下工作的实际系统提供指导性原则; k) 具体的系统性能目标可以通过类似ITU-R SA.1021建议书中描述的方法来确定; l) 性能目标是确定干扰标准的先决条件; m) ITUR?RS.1263建议书为在403?MHz和1?680?MHz频带工作的气象辅助业务制定了干扰标准, 建议 1 应将附件1中的技术和操作特性作为403?MHz和1?680?MHz频带气象辅助业务使用的典型技术和操作特性; 2 在制定干扰标准和进行与其它业务共享方面的研究时,应考虑表3中规定的性能标准。 附件 1 1 引言 1.1 日常气象操作   气象辅助 本建议书旨在介绍气象辅助(MetAids)业务中无线电探空仪、空投探空仪和火箭探空仪。当讨论涉及全部三种类型的系统时,使用气象辅助这一术语。当讨论仅涉及一个或两个具体类型的系统时,使用具体的系统名称(无线电探空仪、空投探空仪和火箭探空仪)。 主要用于高度在36公里以下的大气层内,对气象变量(压力、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方向)进行高空就位探测。探测对国家的气象预报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公共恶劣天气预报服务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气象辅助和相关的跟踪系统能够在所需的各个高度范围,同时探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方向的垂直构成。这些气象变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包含了气象预报的大部分关键信息。气象辅助系统是唯一能够定期为气象学家提供其所需四项变量垂直分辨率 本建议书旨在介绍气象辅助(MetAids)业务中无线电探空仪、空投探空仪和火箭探空仪。当讨论涉及全部三种类型的系统时,使用气象辅助这一术语。当讨论仅涉及一个或两个具体类型的系统时,使用具体的系统名称(无线电探空仪、空投探空仪和火箭探空仪)。 气象辅助观测结果是通过以下系统获得的:陆地台站或船上发射的升空气球搭载的无线电探空仪,由航空器投放并由降落伞搭载的空投探空仪,由火箭发射到大气层并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由降落伞搭载的火箭探空仪。几乎所有国家都将无线电探空仪观测作为日常工作,每天要进行二至四次。观测数据将在数小时之内,通过WMO全球电信系统(GTS)立即被传送到所有其它国家。观测系统和数据传播都是在WMO世界气象观测计划的框架下组织进行的。   无线电探空仪网络为实时就位探测提供了主要的全球性资源。《世界气象组织规则》 (全球数据处理系统(GDPS)手册)要求进行无线电探空仪探测,并将探测结果发送到世界各地的国家、区域和全球性GDPS中心,用于数字气象预测。在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全世界范围内的观测台站水平间隔都小于或等于250公里,且观测的频率为每天一至四次。但是,小范围天气现象(例如,雷暴、局部风力、龙卷风)和紧急环境事故实际需要每隔一至三个小时,便以50至100公里的分辨率进行局部高空观测。需要通过根据国家主管部门需求选定的各观测系统进行观测,其中包括气象辅助探测、风廓线雷达探测和卫星探测。   无线电探空仪对保持WMO全球观测系统(GOS)的稳定至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