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层次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层次分析

第一节 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和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T.L.Sat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以及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一种简便的决策方法。 基本思想 它是指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用一定标度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量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它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为分析、决策、预报或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 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它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组成因素,并按支配关系形成层次结构,然后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的相对重要性。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的模型和步骤 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 明确问题,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 由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4. 计算各层次元素的组合权重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1、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 在研究社会、经济、管理等复杂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称之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把这些元素按属性不同分成若干组,以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这种从上至下的支配关系形成了一个递阶层次。层次模型中,用作用线表明上一层次因素同下一层次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处于最上面的的层次通常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中间层次一般是准则、子准则。最低一层包括决策的方案。层次之间元素的支配关系不一定是完全的,即可以存在这样的元素,它并不支配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 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续) 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续) 层次结构实例(1) 层次结构实例(2) 层次结构实例(3) 注意 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所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每一层次中的元素一般不超过 9 个,因一层中包含数目过多的元素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一个好的层次结构对于解决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层次结构建立在决策者对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基础上,如果在层次的划分和确定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上举棋不定,最好重新分析问题,弄清问题各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建立一个合理的层次结构。 递阶层次结构应具有以下特点 (1) 从上到下顺序地存在支配关系,并用直线段表示。除第一层外,每个元素至少受上一层一个元素支配,除最后一层外,每个元素至少支配下一层次一个元素。上下层元素的联系比同一层次中元素的联系要强得多,故认为同一层次及不相邻元素之间不存在支配关系。 (2) 整个结构中层次数不受限制。 (3) 最高层只有一个元素,每个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超过 9 个,元素多时可进一步分组。 (4) 对某些具有子层次的结构可引入虚元素,使之成为递阶层次结构。 2、构造成对判断矩阵 涉及到社会、经济、管理、人文等因素的决策问题的主要困难在于,问题所涉及的因素有的有相同的量纲,在数量上是可比的,但更多的因素不易定量地量测和比较,人们凭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受到相当大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当因素较多时给出的结果往往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 Saaty等人提出的成对比较法,可以提高诸因素比较的准确程度: 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对比; 对比时采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地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 构造成对判断矩阵 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以后,上下层次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假定上一层次的元素Ck 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元素 A1, …, An 有支配关系,我们的目的是在准则 Ck 之下按它们相对重要性赋予 A1, …, An 相应的权重。 成对比较法 成对比较法 每次取两个因素Ai和Aj,用aij表示Ai和Aj对Ck的影响程度之比,按1~9的比例标度aij来度量(对重要性程度赋值);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当比较两个具有不同性质的因素Ai和Aj对于上一层因素Ck的影响时,采用什么样的相对尺度较好呢? Saaty提出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理由如下: 在估计事物的区别性时,人们常用五种判断来表示:即相等、较强、强、很强、绝对强,当需要更高精度时,还可在相邻判断之间作出比较。这样总共有个数据,既保持了连贯性,又便于在实践中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