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出土元末明初瓷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四中出土元末明初瓷器

北京四中出土元末明初瓷器   一、发掘经过      2006年7月2日,北京四中在综合楼基建施工挖槽时,出土了较多的瓷器(片)。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织人员现场核查,经核实该建设工程挖槽时确曾出土较多瓷器(片),瓷器品种主要有龙泉釉青瓷、釉里红等珍贵瓷器(片)。7月6日,在北京市西城区文委、北京四中的支持与配合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该工程出土瓷片区域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工作。   北京四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黄城根北街甲2号。此次发掘的地点北距地安门西大街南沿180米,西距西黄城根北街东沿16.50米。即明清紫禁城皇城墙内的西北隅。   在北京四中综合楼施工区的西北隅发现瓷器(片)区域,进行了布方清理发掘。其中西侧两个探方经清理扰动严重,大部分已挖至生土层,故重点对东侧两个探方做了发掘清理。布10×10平方米探方2个,分别为T1、T2。   该处在布探方时上层2.7米以上地表及部分明清文化层已被施工扰动挖去。从剖面看在晚期(清代至民国)堆积下发现明代地层,该层土呈灰褐色,土质较硬。距现地表2.5米,保留层厚0.2米。内含有少量残砖块及建筑构件,出土瓷器残片品种主要是元末明初的青花、钧釉、龙泉青釉瓷片等。T1内大部分为扰动层,经过逐层清理,仅残存南北长7米,东西宽1.6米-3.4米的文化堆积层,厚0.2米-0.52米。T2内此层残存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7米,厚0.70米。该层土呈青灰色,土质较硬,距现地表2.7米。内含有少量残砖块及布纹板瓦片,出土瓷器(片)主要为龙泉青釉瓷片、景德镇釉里红瓷片及少量青花、钩釉、卵白釉、磁州窑类型瓷片等。器型主要有碗、盘、盏、高足碗、高足杯、瓶,花盆、壶等类。釉里红瓷器胎质牙白细腻,绝大多数器壁内外挂釉、以铜红料绘莲瓣、菊纹、回纹等。绘画线条流畅,做工精美。其中以龙泉青釉瓷片为大宗,胎质坚硬,灰白色,釉色青翠润泽,有印花、划花、刻划等装饰手法,做工考究,极具研究价值。      二、出土瓷器品种      主要有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青白釉、龙泉窑青釉及禹州钧釉、磁州窑黑釉瓷等。以下分别主要介绍景德镇窑洪武青花、釉里红及龙泉窑青釉瓷器。      元代遗物:元代瓷器主要为景德镇窑青花、卵白釉、青白釉碗以及钧釉、磁州窑碗、盘类,均为常见日用生活器。青花发色艳丽(图1)。卵白釉釉面乳浊、卵青色,足脊较宽,旋削平切,底乳突状,黏砂、微泛火石红(图2)。青白釉内底模印花卉纹、釉色淡青乳浊、釉层较厚(图3),底露胎乳突状,见黑色窑渣,星点状火石红,足脊平切较宽、内外旋削。磁州窑白地黑花纹饰绘画流畅生动、器体厚重、底露胎、胎质坚硬灰褐色(图4)。钧釉瓷胎质分黑褐坚硬、灰白较疏松两类、足脊斜削、底外凸(图5)。   洪武青花:此次发掘出土景德镇窑洪武青花瓷器数量极少,而以龙泉窑青瓷为大宗,其次为景德镇窑釉里红、青白釉等。   器型主要是盘、碗、瓶类;盘类纹饰外腹绘莲瓣、口沿边饰卷草、内腹或底绘缠枝花卉(菊、牡丹、莲);碗主体内、外腹部绘缠枝菊和牡丹纹,口沿内外及底胫外部绘回纹;梅瓶腹部应是松竹梅纹;玉壶春瓶残片仅见颈部忍冬、菱花纹。   青花呈色不一,多灰蓝色,不及元青花鲜艳。可细分亮丽的淡蓝色,纹饰清晰,不晕散;另一类青花色泽灰暗,晕散呈繁密小点状纹;还有呈青灰色,局部结晶为黑青色片状,深入胎骨。青花器釉层较元代同类器薄,釉面大多润泽光亮。器足修削规矩,碗类足脊平切釉底,盘、壶、瓶类足内墙外削,露胎处呈大面积火石红现象。洪武青花上承元代遗风,较永乐显粗犷,胎质釉色纹饰都介于典型元代和永乐青花。构图较元青花简约,渐开永宣文人画之气。器体较元代渐薄,但不及永乐秀丽,修足多不见打磨,不及永宣砂底打磨细腻圆滑之感。   如洪武青花瓷盘(片),扳沿浅弧腹(图6)、圈足,外腹饰莲瓣、口沿边饰卷革、内底绘缠枝菊纹,胎质洁白坚硬,釉面亮青莹润,青花呈淡蓝色,纹饰清晰,不晕散局部结晶黑褐斑状,足脊内墙外削稍窄、底露胎星均匀火石红,青花菱花口盘(片)(图7),扳沿、菱花口、浅弧腹,圈足足墙内斜削,底露胎呈均匀火石红,胎质坚细、釉面淡浊润泽、青花色泽灰暗,局部晕散呈繁密小点状纹,口沿内饰卷草、腹绘四季花卉、底饰缠枝牡丹、外腹饰莲瓣纹,绘画流畅生动,做工考究。青花缠枝花卉碗(片)(图8),直口、深弧腹、圈足、足脊平切,底上不均匀薄釉,外腹饰缠枝牡丹内绘缠枝菊纹、底折枝牡丹纹、足胫部饰回纹,胎质洁白坚硬,釉面亮青润泽、青花色淡青,局部结晶黑褐色斑状。青花梅瓶腹部(片)上的松竹梅纹绘画生动娴熟(图9),青花呈蓝青色,局部结晶片状,深入胎骨。青花玉壶春瓶颈部残(片)胎质洁白(图10),釉面莹润,内饰薄釉。青花碗(片)青花发色青灰(图11),局部结晶点斑状,口沿内外饰回纹,腹外绘缠枝菊内饰缠枝牡丹纹。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