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美丽地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一个美丽地方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   这支歌是唱西双版纳的,曾经有位老摄影师对我讲起过它的美丽和神奇,那宁静的傣家竹楼,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还有那大片大片的,凝着绿色之魂的、莽莽苍苍的热带原始雨林,这一切,都勾起了我对她一往情深的迷恋。我想,也许会有一天,一个带着向往和惊讶神情的汉族姑娘,是怎样地在美丽的夕照中,来到一座傣家竹楼歇脚的。      当我真的飞越重重大山,来到西双版纳这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时,雄奇的大山和澜沧江的湍流,使我感受到了高山峡谷中大江的奔放、凝重和清丽。妩媚的美和深沉的力,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奔流不息的澜沧江,用她甘美的乳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哺育了傣、瑶、哈尼、布朗、基诺等十几个勤劳、勇敢、美丽的民族。      别具一格的民居      曾经有这么一首动听的歌:“不愿走,你别走,请你住进小竹楼。”这可当得上傣族故事集、风情录的民居――干栏式竹楼,曾让我非常的向往。每到一处,我就细细留心各式各样的竹楼:竹制的、木制的,供人居住的,给人观赏的,坦露在街路边成行成片的,掩映在绿荫中小巧精美的。西双版纳气候炎热,潮湿多雨,这种干栏式竹楼具备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理特点,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和部分其他少数民族,住的都是这样的民居。民居多在山岭间的平坝地,常年无雪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别,只有雨季与旱季的不同,这样的自然条件创造了合宜的干栏式住房,因住房多用竹子建造,所以称为“竹楼”。(据悉,西双版纳政府在2008年已经立法,开始保护这称为“西双版纳民族之魂的”傣家竹楼了。)      按傣语的音译,竹楼是“凤凰展翅”的意思。传说是傣家人得了凤凰的灵感而建成的。美丽的传说是这样的:很久以前,傣族的竹楼系建房始祖帕雅桑目底首先创建。这位建房始祖,最先是受到海芋叶、芭蕉叶可以挡雨的启示,用树叶建盖了一间平顶叶屋。但平顶叶屋根本挡不住雨,人们住在屋里照样遭受风吹雨淋。尔后,他又在猎狗坐地淋雨姿势的启发下,建盖了一种称为“杜玛些”的狗头窝棚,将平顶屋面改为偏厦,这种屋子可以避雨,但仍不能避风、避湿,大雨不时飘进屋内,屋内的地面上泥水横流,不便居住。帕雅桑目底决心重建一种既能遮雨,又能挡风,又可防湿的住房。他不断地建,不断地拆,但始终没想出一个好的建房方案。一个风雨交加的早晨,他突然发现有只金凤凰飞来落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低头垂尾,两翅微张,双脚立地,做出一副欲飞之势。帕雅桑目底在金凤凰的启示下,突然想出了建盖高脚竹楼的主意,按凤凰低头垂尾张翅之姿,建盖了“烘亨”竹楼。后来演变为现在的竹楼。 传说,也许揭示的是傣家人从远古到现在居住房屋样式的演变,无论怎样,总包含了傣家人对先祖的崇拜和热爱。   传说为傣家竹楼增添了几分神采,这种两层的高脚竹楼,也称得上是傣家造型艺术的佳作。除开房顶,柱子、椽子、楼板、楼梯全用竹子制成。每座竹楼至少由16根柱子支撑,外形像一顶巨大的帐篷支在高柱上。上竹楼需要脱鞋,楼上四周用竹篾围住,屋内隔成两半,门外的走廊一头搭着梯子,一头接着阳台,既简便清雅,又富有诗意。竹材易于加工,粗竹做房屋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木板或用竹篾,屋顶铺草。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四周不用墙,供饲养牲畜与堆放杂物,也在这里进行室内春打粮食等农活。楼上有堂屋与卧室,堂屋里设有火塘,是烧茶做饭,一家人团聚的地方。堂屋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有顶,是主人白日工作、吃饭、休息与待客的地方;晒台露天无顶,多在楼的一角,是主人盥洗、存放水罐和晾晒衣物和农作物之处,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的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迅速,下面与地面架空,四周墙壁透气,所以整座竹楼一防潮湿,利于透气散热,二可避免虫兽侵袭。      傣家的竹楼,与西双版纳盛产种类繁多的竹子有关。有粗如水桶的巨竹,挺拔茁壮的龙竹,黄绿相间、色彩斑斓的黄金间碧玉竹,婆娑袅娜的凤尾竹,煮竹筒饭的香竹,做扁担的黄竹,带甜味的甜竹,苦如胆汁的苦竹……用它们来建筑家园的勤劳智慧的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这冬暖夏凉、整洁清爽的竹楼里,送走了无数个春光秋月,夏雨清风。      古朴迷人的水井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人们把傣族称为“水的民族”。傣族人爱水、恋水、惜水、敬仰水,水成了他们表达爱慕和祝福的吉祥物。在泼水节的日子里,我领略了这个温和而聪慧的民族是怎样的狂欢;还听说,1961年,连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在这里身着傣服,将一滴滴饱含深情的圣水洒向各族人民,因此,在泼水节这一天,被从头淋到脚的客人,谁也不会为此而嗔怪的,傣族人对水和水井的珍爱,无异于生命,老一辈人甚至认定,傣乡的水井是有井神的呢。   傣寨边的水井建筑,实在是古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