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过程新.ppt

  1. 1、本文档共1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膜分离过程新

生物分离工程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一 膜技术概况和类型 近20年发展起来的膜分离技术,已广泛用于生物工程、食品、医药、化工等工业生产及水处理等各个领域;膜分离技术是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它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 膜分离技术它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相变、无化学变化、处理效率高和节省能量等优点,已作为一种单元操作日益受到人们极大重视。 1960年Loeb和Sourirajan制备出第一张具有高透水性和高脱盐率的膜: 该膜分离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自此以后,不仅在膜材料范围上有了极大扩展,而且在制膜技术、组件结构及设备研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膜分离法与物质大小(直径)的关系 有关微米的一组数据 1μ m= 10-3mm 人发直径 70-80 μ m 裸眼可见最小颗粒 40 μ m 金属颗粒 50 μ m 酵母菌 3μ m 假单胞菌 0.3μ m 小RNA 病毒 0.03 μ m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1.微滤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微滤是利用多孔材料的拦截能力,以物理截留的方式去除水中一定大小的杂质颗粒。在压力驱动下,溶液中水、有机低分子、无机离子等尺寸小的物质可通过纤维壁上的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溶液中菌体、胶体、颗粒物、有机大分子等大尺寸物质则不能透过纤维壁而被截留,从而达到筛分溶液中不同组分的目的。 2.超滤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3 纳滤 纳滤膜截留氨基酸与多肽机理示意图 肽和氨基酸的分离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4.反渗透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反渗透生产纯水关键有两个: 一是一个有选择性的膜,我们称之为半透膜 二是一定的压力 反渗透半透膜孔大小与水分子大小相当,由于细菌、病毒、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水合离子均比水分子大得多。 故可以将两者分离。 在水中众多种杂质中,溶解性盐类是最难清除的。因此常根据除盐率高低确定净水效果。 反渗透除盐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反渗透半透膜的选择性。目前,较高选择性的反渗透膜元件除盐率可以高达99.7%。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 5 电渗析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电渗析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使水中阴、阳离子定向迁移,并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即阳膜具有选择透过阴离子而阻挡阳离子通过),使原水在通过电渗析器时,一部分水被淡化,另一部分则被浓缩,从而达到了分离溶质和溶剂的目的。 7 透 析 透析原理图 透析法的应用 二 膜材料和膜的结构 膜材料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醋酸纤维特点 聚砜构造 聚砜膜的特点 芳香聚酰胺类 聚酰胺膜 相转变制膜 新型膜材料 三 浓差极化与膜污染及清洗方法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膜污染 膜污染的控制方法 四 分离机理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膜分离过程 (membrane separation) 当压力有变化时,化学位公式如下:  式中 - 膜相中组分i的偏摩尔体积 p0 -  标准态压力 将式 (17-6)代入式(17-5)中,得 由上式可见,推动力包括两项,即浓度梯度和压力梯度。对于稀溶液来说,溶剂(通常为水)的浓度改变很小,因而可只考虑压力的影响。相反,对溶质来说, 一般截留率较高,浓度改变较大,压力项与浓度项相比可以忽略。于是对溶剂(组分1)可得: 符号说明 对溶质(组分2)来说,其摩尔通量为 按式(17-10),并考虑到 J2=Jv 则可得到截留R的关系式:  3 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模型(Preferential-capillary flow model) 图17-9优先吸附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