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9马说教案
《马说》
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张莉
审核人
赵新桃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能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熟读课文,了解文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教
学
重
点
1、托物寓意的写法。
2、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教
学
难
点
学习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联想手法,学写想象类文章。
教
学
方 法
1、情景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
课 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备注
一、导入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拔重用。很可惜有着“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nìng(奸邪谄媚的人)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三、介绍文体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马说即说马、论马的意思,以前我们学过《爱莲说》 。
四、字词积累
祇(zhǐ) 骈(pián) 尽粟一石(dàn) 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
五、初读课文,质疑解答
(1)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要响亮流利;
第二遍注意重音和节奏,熟读成诵;
第三遍翻译课文,把握文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同学流水式一一翻译,老师讲解重点字词。
①称:不以千里称也/不能称前时之闻 (著称/相称)
②食:食马者??千里而食/食不饱,力不足/一食或尽粟一石(同“饲”,喂养/吃/吃一顿)
③尽: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竭尽/吃光)
④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鞭打/鞭子)
⑤其:策之不以其道/其真无马邪(它的/加强语气,难道)
(3)分段解读文本
1、哪一句话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为什么千里马并不多?
答: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交代了千里马并不多,常常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认识,那就是:正因为伯乐不常有,才导致了千里马不常有。作者的这种观点,放在“说”这一类议论性的文体中,我们应算作议论文的哪一要素?(论点)
3、千里马要能日行千里,必须要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文中谈到了千里马的特殊食量,原句是什么?
答:(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然而“食马者”是怎么对待“千里马的”?
答:(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马者”的做法导致了什么后果?
答:(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甚至(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文章从三个方面归纳了管理马的人的错误,那就是
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六、细读课文,品味探究
1、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2、作者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