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暮鼓与晨鼓暮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晨钟暮鼓与晨鼓暮钟

晨钟暮鼓与晨鼓暮钟 前几年,农历除夕,北京大钟寺撞钟,钟声迎来了新岁元旦。每年除夕,北京鼓楼响起了有节奏的阵阵鼓声,热闹间迎来了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敲钟击鼓,确是古代的一种报时方式,但是并不在除夕之夜作为除旧迎新之举,而是每天早晚撞击。在城楼响起钟声鼓声,既可用来报时,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佛教传人,寺内也敲钟击鼓,则是集众(僧徒)参禅的寺规。两者性质是不同的。   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每有规定。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老百姓都习以为常。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所写《李娃传》提到:“久之日暮,鼓声四起。姆曰:‘鼓已发矣,当速归,勿犯禁!一禁,即夜禁。鼓声一响,街上就禁止行人,违者称为“犯夜”,要受拘禁。   不过,在汉魏时期,报时方式却是晨鼓暮钟,恰恰与唐代相反。汉蔡邕撰《独断》记:   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   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   滴漏是古代计时器具,根据刻度分夜漏和昼漏。夜漏尽,乃夜时将尽,天将明;昼漏尽,则日时将尽,夜已临。汉代击鼓迎晨,是因为鼓声振奋,催人劳作。早在先秦时期,鼓已作为壮音,出征先要击鼓,如《诗经·邶风·击鼓》所记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两军对峙,也要以鼓激励,如《左传·庄公十年(前684年)》记齐鲁之战,曹刿一鼓败敌。“一鼓作气”,即源于此。所以,蔡邕说鼓以动众,这是先豢传统相袭,用之报晨,正合习俗。东汉时,城楼报时,仍依晨鼓暮钟。据李善引崔元始《正论》载,“永宁诏:‘钟鸣漏尽,洛阳中不得有行者。”’永宁是东汉安帝刘祜(hù)的年号,还重申了钟鸣后京都宵禁律。   《三国志.魏书.田豫传》记魏齐王曹芳年间,田豫年迈,屡乞致仕,他上书曰:“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田豫拿“钟鸣漏尽”时已日暮,比喻自己人己暮年,不应再居官位。正如钟鸣禁夜却偏要在街上行走不休,不可为而强为之,这不是明知故犯,简直成了罪人了吗!三国时期,钟鸣漏尽,仍定暮时撞钟。   到了南朝刘宋,报时方式还是旧制。当时诗人鲍照写过一首《放歌行》,生动地描绘了京城官宦们忙于钻营往来奔竞的情态:   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素带曳长飙,华缨结远埃。   日中安能止,钟鸣犹未归。   “钟鸣犹未归”,是指天晚时节城楼钟响,官宦们彼此应酬尚未止息。非常清楚,此时钟鸣仍为暮钟。   那么,晨鼓暮钟是什么年代改为晨钟暮鼓的呢?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倒是《南齐书·后妃传》有一节提到“景阳钟”,已是清晨撞击:   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   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早   起装饰,至今此钟唯应五鼓及三鼓也。   也许是在南北朝中晚期,出现了晨钟,到了唐代中早期,晨钟暮鼓遂成为报时的定制了。在唐人诗篇中多见传诵,即是明证。如刘禹锡的《阙下待传点》诗有“禁漏晨钟声欲绝,旌旗组绶影相交”句;温庭筠的《题望苑驿》诗有“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鸣”句。刘禹锡在宫门待传点和温庭筠在驿站都听到晨钟。钟声融入初曙景色,十分自然。   随着佛教的传播,寺院林立。作为寺规,有“晨昏钟”,“晓钟即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释氏要览》载:“诸比丘布萨,众不时集。佛言,若打犍稚(即击钟),或打鼓、吹贝。”召集僧尼,不敲钟,也可以击鼓。于是,各大寺院便在宣讲经文教义的讲堂左右兴建钟楼和鼓楼,早参升堂敲钟,晚参诵经击鼓,以集众徒。这样,晨钟暮鼓也成为一种敬佛活动的报时方式。时间一久,加上诗人墨客在作品中屡屡渲染,城市钟楼鼓楼的报时在人们印象里反而逐渐淡化,而寺院传出的早钟晚鼓却影响广泛,其原有的作用也有了转化,颇现灵悟禅意。   杜甫的《游龙门奉先寺》诗后半首云:   天阙象纬(指日月星辰)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杜甫的“欲觉闻晨钟”,当然不会是听到城楼钟声去思考早晨的种种忙碌,而是联系到人生,引起种种遐想。   贾岛写的《早行》则更有意思:   早起赴前程,邻鸡尚未呜。   主人灯下别,赢马暗中行。   蹋石新霜滑,穿林宿鸟惊。   远山钟动后,曙色渐分明。   诗人写了一段夜色未散的早行情况,收句落在“远山钟动”上,把曙色渐明,紧系寺钟响动。这种写法在唐宋诗词中十分普遍,以致凡出现击钟击鼓,几乎都与佛寺相关。晨钟暮鼓,长期以来,每每限于传自寺院。至今,有的词典里注解“晨钟暮鼓”一词,也只提佛寺寺规,却不讲古代城市的报时方式了。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唐律疏议》引《宫卫令》:“五更三筹,顺天门击鼓,听人行。昼漏尽,顺天门击鼓四百槌讫,闭门。后更击六百槌,坊门皆闭,禁人行。”违者,笞二十。那时,暮鼓称闭门鼓,晨鼓叫开门鼓。王贞白写的《长安道》诗,描绘一日之内,京都官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