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惊风诊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心肝病证 第六节 惊风 第六节 惊风—[概述] [概述] 一、概念: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临床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惊厥”,俗名“抽风”。 第六节 惊风—[概述] 二、发病情况: (一)季节:无明显季节性。 (二)年龄:1∽5岁的小儿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7岁以上则逐渐减少。(这是由于小儿“肝常有余”易动肝风所致) (三)发病特点:四证八候 第六节 惊风—[概述] 四证:痰、热、风、惊。 痰:咳嗽气促,痰涎壅盛。满口痰浊,喉中痰鸣,声如拽 锯,神志不清或昏迷。 热:高热目赤,唇颊鲜红,烦渴饮冷,便秘溲赤,甚至昏迷 谵语。 风:牙关紧闭,口角牵引,二目窜视,四肢抽搐,项背强 直,甚至角弓反张。 惊:昏谵惊叫或恐惧不安。 注:惊风发作时,往往热痰风惊四证并出,混同出现,难以截然分开。 第六节 惊风—[概述] 八候: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搐——肘臂伸缩。 搦——十指开合。 颤——手足头身动摇。 掣——势如相搏。 反——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引——手如挽弓形状。 窜——目珠斜视,或偏左或偏右。 视——直视似怒,睛露不活。 注:八候的出现,表示惊风已在发作。但惊风发作时,不一定八候全部出现。 第六节 惊风—[概述] (四)预后: 惊风证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所以,古代医家认为惊风是一种恶候。 《东医宝鉴·小儿》说:“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 《幼科释谜·惊风》也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 第六节 惊风—[概述] 三、惊风分类 (一)急惊风:以高热伴抽风、昏迷为特征,病势急暴,形证有余,八候表现得急速强劲,有力,性属热证、实证、阳证。 (二)慢惊风:病势缓慢,形证不足,八候表现得迟缓无力,性属寒证、虚证、阴证。 四、范围 西医称小儿惊厥。 第六节 惊风—急惊风[病因病机] 急 惊 风[病因病机] 急 惊 风 病因:多由外感时邪疫疠、内蕴痰热食积以及暴 受惊恐引起; 病位:主要在心、肝; 病理表现:热、痰、风、惊。 第六节 惊风—急惊风[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P141 1、好发年龄 2、临床表现 3、病史 4、检查 二、鉴别诊断: 癫痫:具发作性、反复性、自然缓解性,一般无发热,可有家族史,脑电图检查可见痫性放电。 注:慢惊风与西医学的“癫痫”有交叉。 第六节 惊风—急惊风[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一)辨表热、里热;(热) (二)辨痰热、痰火、痰浊;(痰) (三)辨内风、外风;(风) (四)辨外感惊风,区别季节时令及原发病; (五)辨轻症、重症。 二、治疗原则:清热、豁痰、镇惊、熄风。 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并举。 第六节 惊风—急惊风[辨证论治] 三、证治分类 (一)风热动风—疏风清热,熄风定惊—银翘散加减 (感冒夹惊/高热惊厥) (二)气营两燔—清气凉营,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加减 (流脑-春温、乙脑-暑温) (三)邪陷心肝—清心开窍,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加减 (肺炎、麻疹等合并感染中毒性脑病) (四)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加减 (中毒性菌痢) (五)惊恐惊风—镇惊安神,平肝熄风—琥抱龙丸加减 (惊厥阈较低,易反复发作成为癫痫。初发不能诊断为癫痫时可按本证治疗) 第六节 惊风—慢惊风[病因病机] 慢 惊 风[病因病机] 慢 惊 风 病位:肝、脾、肾。 性质:以虚为主,也有虚中夹实。 总之,慢惊风患儿体质多羸弱,素有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而致脾虚肝亢或虚极生风。此外,也有急惊风后驱邪未尽,而致肝肾阴虚,虚风内动。 第六节 惊风—慢惊风[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P146 1、病史 2、病程、表现 3、检查 鉴别诊断:与急惊风鉴别 第六节 惊风—慢惊风[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虚实:多属虚证。 辨脏腑及阴阳: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肾阴虚。 二、治疗原则:重在补虚治本为主(虚寒、虚热)。 (温中健脾,温阳逐寒,育阴潜阳,柔肝熄风) 第六节 惊风—慢惊风[辨证论治] 三、证治分类 (一)脾虚肝亢-温中健脾,缓肝理脾-缓肝理脾汤加减 (多继发于严重腹泻之后) (二)脾肾阳衰-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 (暴泻久泻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