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论三
中国古代文论(三) 主讲人:王顺娣 第五章 宋代文论 一、定位:深化时期 1、诗话崛起于宋,改变了中国文学批评原初“大一统”格局,更加专业化、专门化,样式也更加多样化。 近人陈一冰《诗话研究》:诗话,文学批评之一种也。 词话、曲话、文话、四六话、赋话、剧话、小说话、书话、画话 2、宋代文学批评更具针对性。 陈师道《后山诗话》、吕本中《紫微诗话》:为江西诗派及其诗论张目 张戒《岁寒堂诗话》、严羽《沧浪诗话》:批判江西诗派及其诗论 3、以禅喻诗 严羽《沧浪诗话》 二、宋代思想文化风貌 1、文化异常繁荣 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 于赵宋之世。 王国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 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2、儒释道的高度融合。 宋初名僧智圆:修身以儒,治心以释、 《湖居感伤》:礼乐师周、孔,虚无学老庄 3、宋代士子普遍建立起处变不惊,从容淡泊心态。 欧阳修: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则后所学者宜然也。 刘敞:达亦欣欣,穷亦欣欣 。 蔡启:惟渊明则不然,观其贫士,责子也其他所作,当忧而忧,遇喜则喜,忽然忧乐两忘,则随所遇而皆适,未尝有择于其间,所谓超世遗物者,要当如是而后可也。 超越仕与隐的二元对立模式。 三、文论概括 1、诗话 即诗歌之话,就是诗歌的故事,关于诗歌的随笔体。 首创:欧阳修《六一诗话》 吾集《古录》(金石、铭刻类图书)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六一诗话〉序》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张戒《岁寒堂诗话》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刘克庄《后村诗话》 特点: (1)内容上,记事为主,重在诗歌本事之述、用事造语之考辨与寻章摘句之欣赏。 李太白诗云:“玉窗青青下落花。”花已落,又曰下,增之不赘,语益奇。(许顗《彦周诗话》 ) 乐天云:“说喜不得言喜,说怨不得言怨”,乐天特得其粗尔。此句用“悲愁”字,乃愈见其亲切处,何可少耶?诗人之工,特在一时情味,固不可预设法式也。(张戒《岁寒堂诗话》) (2)形式上,互不相关的论诗条目。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3)风格上,平易浅近,娓娓动人。 欧阳修:资闲谈 2、宋代大家之诗文论 苏轼、黄庭坚、朱熹、严羽 3、词论 李清照《词论》 第一篇词论专文 第一篇女性文学家的理论批评文章 代表北宋词学的最高水平 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观点,具有文体论意义。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词的本质特征: ①协音律 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而诗文仅分平侧而已。 ②情致温婉的个人小情调 小歌词。重大、严肃的题材内容与豪放雄壮的风格情调不适宜于词。 ③典重高雅 批评柳永“词语尘下” 贺苦少典重,秦少故实 第一节 苏轼 一、文学创作发生论 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自少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南行前集〉序 》) 创作是充实而勃郁的思想内容的自然流露,反对虚无主义。 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可以伐病。其游谈以为高,枝词以为观美者,先生无一言焉。《〈凫绎先生诗集〉序》 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十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 与杜甫、白居易批判现实的文学主张一脉相承。 二、艺术思维与艺术表现论 1、艺术思维的“空静”观 夫操舟者常患不见水道之曲折,而水滨之立观者常见之。何则?操舟身寄于动,而立观者常静故也。(《朝辞赴定州论事状》)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送参廖师》) “空静”观:强调艺术思维静观和摒弃杂念的重要性 道家的“虚静”思想 禅宗的“空寂”观念 2、辞达说 《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 (孔子:语言达意就行,对文采要求不高) 苏轼(1)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