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作物吸收硒的土肥因素研究进展.DOCVIP

影响作物吸收硒的土肥因素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响作物吸收硒的土肥因素研究进展

土壤(Soils) 论文模板 PAGE PAGE 7 土壤(Soils) 论文模板 ①基金项目:钦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7KYQD222);广西创新驱动发展富硒重大专项(桂科A、(桂科A资助。 * HYPERLINK mailto:通讯作者(Yinyanzhen2009@163.com) 通讯作者(Yinyanzhen2009@163.com) 作者简介:刘敏(1982—),女,河北保定人,博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壤硒素活化研究。E-mail:minminliu1025@163. com ADDIN CNKISM.UserStyle影响作物吸收硒的土肥因素研究进展① 刘敏1,2,张瑞瑞1,郑韵英1,王日明2,杨利琼2,刘永贤3,袁林喜6,尹雪斌4,5,6, AUTHOR 作者B2 \* MERGEFORMAT 尹艳镇1* (1 钦州学院北部湾滨海富硒功能研究院,广西钦州 535011;2 钦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广西钦州 535011;3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南宁 530007;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功能农业工程中心联合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6 江苏生物硒工程研究中心,江苏苏州 215123) MACROBUTTON AcceptAllChangesShown 摘 要 主要写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而不是概述已按照专家意见修改。: 硒是人体的必需元素,硒缺乏会造成多种疾病。通过摄入农产品适量补充硒,能保证人体健康。对作物补充适量硒肥,是增加农产品硒含量的有效措施。作物吸收硒与土壤因素及肥料因素关系密切,判断哪个因素是影响作物吸收硒最关键的因素值得探讨。通过对文献系统调研发现,影响作物吸收硒的土肥因素中,土壤本身的硒含量及硒肥量最关键,土壤pH值及有机质含量为用来活化土壤硒的间接因素,硒肥种类及施肥方式为配合硒肥量的补充因素。促进作物对硒的吸收要结合土壤性质、硒肥量、施肥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达到富硒农产品高产高效的目的。 主要写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而不是概述 已按照专家意见修改。 MACROBUTTON AcceptAllChangesInDoc 关键词 :  硒肥;土壤性质;施肥量;硒肥种类;施肥方式 MACROBUTTON AcceptAllChangesInDoc 中图分类号 : S153.6;S158.3;S147.5 硒是世界公认的健康元素,硒蛋白和人体健康关系密切[1],硒的抗氧化作用促进人体健康[2],硒在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的作用,可能可以预防某些类型的癌症[3]。人类通过食物适量补充硒素[4],能预防“硒隐性饥饿”[5]。中国硒资源分布不均,造成了既存在硒资源,又有多数人口缺硒的现状[6]。在所有情况下,对作物补充施肥能增加农产品的硒含量[7]。影响作物吸收硒的土壤因素包括土壤本身的硒含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及土壤营养元素等,影响作物吸收硒的肥料因素包括施肥量、肥料种类及施肥方式等。判断哪个土肥因素是影响作物吸收硒最关键的因素,对富硒农作物高产高效具有指导意义。 土壤性质对作物吸收硒的影响 土壤性质主要包括土壤本身的硒含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及土壤营养元素等,有研究指出籽粒中的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土壤pH值、土壤中正磷酸盐含量密切相关[8]。 土壤硒含量 水稻根系、茎叶和籽粒中的硒含量均随着土壤硒含量增加而增加[9]。在富硒土壤上种植红衣花生,不施用硒肥时,花生仁硒含量也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10]。籽粒中的硒含量受到土壤中生物可利用硒的强烈影响[8]与上下文不连贯已进行调整,在不同种植物间进行比较,总硒含量及可用硒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对植物累积硒效果相似[11]。在低硒土壤中硒的总量和生物可利用硒之间大致为线性关系,然而在含硒土壤中(硒总含量为2mg/kg)中,二者之间没有关系[12]。 与上下文不连贯 已进行调整 土壤理化性质 1.2.1 土壤pH值本部分已按照专家意见重新编写 研究指出在缺硒或潜在缺硒为主的三峡库区(重庆段),表层土壤硒含量随着pH的增加而减少[13],在缺硒或潜在缺硒为主的黑龙江地区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14]。硒的化学形态受土壤pH值影响,极易被吸附在土壤中的铝、铁或锰的氢氧化物上[15]。低硒土壤中不同pH值影响作物对硒的吸收[16],环境中无机硒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随土壤pH值的增加而增加[6]。有研究得出相似结论,即中性紫色土对硒的吸附量随着土壤溶液pH升高而减少,并指出原因为土壤的pH值直接影响土壤溶液中亚硒酸盐的浓度,进而影响植物对土壤有效硒的吸收[17]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