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燃烧和传热概论
课程代码 :MECH130074
燃烧和燃烧和传热概论传热概论
燃烧和燃烧和传热概论传热概论
导热导热
导热导热
HUANG, Yrjö Jun
黄黄 骏骏
黄黄 骏骏
热传递的三种基本形式
导热:宏观上分子间不发生相对位移,
依靠微观的热运动传递能量。
对流:分子间发生位移,表现为流 的
宏观运动,冷热流体相互混杂而
利用微观的热运动传递能量。
辐射: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能。
单位时间换热量通用表达式:
* α α
Φ = hA (T 1 − T 2 )
high low
*
h 换热系数,A 有效换热面积, 如果
α =1 ,称为牛顿换热公式。这个公式没有
揭露换热系数和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多数情况下,多种形式同时存在于热传递过程。
Y.J. Huang, Fudan Univ 2
导热机制
从微观上看,气体、液体、导电固体和非导电固体的导热机制是不同的。
气体气体::导热过程是分子间相互碰撞和分子动能扩散的结果;
气体气体::
不导电固体不导电固体::导热是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即原子、分子在平衡位置附
不导电固体不导电固体::
近的振动 (即弹性波)来实现的;
导电导电固体固体::除了振动传递外,自由电子在晶格之间像气体分子那样,通
导电导电固体固体::
过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液体液体::而对于液体的导热机理目前尚未获得统一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
液体液体::
液体的导热原因类似于气体分子的相互碰撞,只是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
较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影响大于在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对碰撞过程的影
响;另一种观点认为液体的导热原因类似于非导电固体,主要依靠弹性
波的作用 。
Y.J. Huang, Fudan Univ 3
导热研究简史导热研究简史
导热研究简史导热研究简史
热素说热素说 (热质说(热质说,,heating ))
热素说热素说 ((热质说热质说,, ))
在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以及古罗马的卢克莱修的著作中出现了 “热
是物质的”这种说法:“热把空气一起带来,没有热也就没有空气,空气和热
混合在一起 。”
我国古代的 “元气论”把热看成是一种 “气”,它的集中表现是燃为火。《淮
南子天文训》: “积阳之热气生火”的说法,东汉王充 《论衡寒温篇》解释
冷热也说是 “气之所加”。
拉瓦锡把 “热质”列入化学元素表中,热质被看作是一种不可称量的 “无重流
体”,它的粒子彼此排斥而为普通物体的粒子所吸引 。热质说能够简易地解释
当时发现的大部分热学现象。例如,认为物体温度的变化是吸收放出热质引起
的;热传导是热质的流动;摩擦或碰撞生热现象是由于 “潜势”被挤压出来的
结果。在热质说观点的指导下,瓦特改进了蒸汽机。19世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_【石油修井】特殊井大修工艺技术.pdf VIP
- 《0~3岁婴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项目四 婴幼儿认知发展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pptx VIP
- 第四章 石油修井 修井工具讲义.pdf VIP
- 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初中英语读后感.docx VIP
- 银行半结构化面试必问题目及参考回答.docx VIP
- GB_T 33700-2017地基导航卫星遥感水汽观测规范.docx VIP
- GB_T 42988-2023 多源遥感影像网络协同解译.pdf VIP
- DB42T 2425-2025 自然资源光学遥感卫星影像应用分类分级规范.pdf VIP
- 油水井井筒大修作业资料讲解.ppt VIP
- H公司基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