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讲稿.pptVIP

2010届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讲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届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讲稿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忘乡。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解说]:第一首诗,题目“闻笛”就点明是思乡,前两句交代乐地点和景物,突出“月如霜”,隐含思乡之情。后两句紧承前边,由“芦笛”直接引发将士们遥望故乡。 第二首诗落笔在天山,《行路难》是乐府歌曲名,“奋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悲伤的离别曲使三十万将士,都回首看空中明月,盘算着回家的事。 兰溪棹歌注 戴 叔 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棹歌:渔民的船歌。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兰溪山水的什么特点?这首诗从头到尾似乎没有描写人,你感受到人的存在了吗?为什么? 【答案】前两句写出了兰溪山水清秀明澈的特点。全诗未出现一个“人”字,但我们处处感受到“人”的存在,标题“棹歌”即船歌;首句中的“凉”字则是写出人对景物的感受;次句中的一个“看” ,分明道出景中之人;而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清爽皎洁,都透露出渔民的欣快欢畅,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眼。 这首小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画中含情,意境优美奇妙,请你结合全诗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诗中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并用“红”“绿”两个字进行着色,使景物鲜明怡目,描绘出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在着色之后,诗人更用“宿雨”来带出“落花”,而“犹眠”透出“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 怀古咏史诗 所谓“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而咏史却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怀古之作长于情景交融,咏史之作长于议论精辟。 (一)、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一定要读好注解。 (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 三: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 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 ?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 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民生爱国诗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或者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分析: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①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①龙钟,沾湿。 试分析此诗所蕴含的感情。 【答案】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故乡,回望故乡景色,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双泪痛流。后两句生动传神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这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