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医学发展启示录
当代医学发展启示录 概述 纵观当代医学史,这些伟大的医学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做出这一系列造福于人类的光辉业绩,我认为无不与重视实践、思考和知识的结合有关吧。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实践是第一重要的,它是一切经验和知识的来源。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思考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思考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要解决一个问题,就要找出事物各个方面的联系,从一些表面现象去探讨它的内部本质,摸清事物的客观规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同等实践机会和条件的人,其能力和成就却大不相同。我认为,是否勤于思考,是否自觉地把实践和思考密切地结合起来,是造成这一差别的重要原因。做实践中的“有心人”,在实践的前、中、后认真地思考。是是使实践卓有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艰辛的道路、巨额的耗费、丰硕的成果——关于丘脑下部3种激素的发现(P100) 1977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大厅里掌声雷动 ,美国的两位内分泌学家罗杰 ·吉尔曼(Roger Guillemin)和安德鲁·沙利(Andaw Schally)在一片欢呼声中走上了领奖台,从瑞典国王手里接过来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章及证书。吉尔曼和沙利激动不已,与会代表们也激动不已。因为他们对下丘脑三种激素的发现,是有多学科一流科学家们的精诚合作,经历了漫长而有艰辛的奋斗历程,并耗费数百万美元之巨资的情况下获得的。其奋斗历史之漫长,耗费资金之巨大,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史上是少有的。 P(104) 下丘脑激素的发现还告诉我们,在科学昌明的当今时代,任何一项基础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和发明,都不是一次或几次实验即可获得成功的。最后的胜利往往是经历了实验——失败——再实验….十几次乃至几百次的长期的艰苦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的主持者既要学会用微小的胜利激励大家,又要顶住实验失败带来悲观情绪和同行与新闻界给予的种种讽刺和嘲笑;既要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又要向人们指出光明的前途;既要有自己的主见,又要从善如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这就是说,作为一名科学家,如果没有机敏的头脑,没有百折不挠的气质,没有深沉而又民主作风,没有鼓励大家一道工作的领导风度与技巧,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不仅是学术上的带头人,而且要做一个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而要做到这些,仅仅要求自己具有学者风度是不够的,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气质。 一项充满传奇色彩划时代的科学发现——青霉素(P220) 青霉素是人类最先发现的抗生素,但它的降生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分娩过程,这一过程所包含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将永远给后人以希望和启迪。 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一种能杀灭白喉杆菌、链球菌等多种凶狠的细菌——青霉素(可能是一种适用于注射的杀菌剂。)但由多种原因对青霉素的研究被搁浅。 1939年钱恩和弗洛里在查阅大量青霉素文献后集中力量研究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和分离纯化技术 1940年青霉素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1943年青霉素问世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获诺贝尔奖 P(281) 内镜前端的机械手——机器人 NOTES用超声刀 观察思考 异想天开 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 坚持不懈 精益求精 心导管术和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诞生与成长(P340) 1956年,安德烈 ·费雷德里克 ·库南德(Ander Frederic Cournand)在其获得诺贝尔奖的演讲中指出:“心导管…是一把开锁的钥匙”。的确,随着这把“钥匙’的转动,库南德及其同事将我们带进了心血管研究和治疗的新纪元。它改变了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传统状况,促进心血管生理的研究和临床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发展。现在心导管技术已超越诊断范畴,进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 早在1844年克劳德 ·伯纳德(Claude Bernard)曾将一根导管通过马颈部血管插入左右心室,并将其命名为心导管。后来又有人利用心导管对实验动物进行了心内压力和心输出量的测定。 1929年德国医生维尔纳 ·西奥多 ·奥托 ·福斯曼(Werner Theodor Otto Forssman) ——第一个将心导管应用于人体。1904年8月29日福斯曼出生于德国柏林一个律师家庭,1922年10月进入柏林大学医学院学习,1929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是一名外科住院医生。1929年,25岁的福斯曼决定在自己身上试验心导管术,他这种“疯狂”的想法受到了他的上司赫尔(Heer)教授的严厉禁止。但他设法说服了一位年轻的同事帮助他进行这项“秘密实验”。第一次试验当导管进入肘静脉35cm时,他的同伴胆怯了,试验只好中断。第二次,他决定由自己充当“手术者”。他请一位护士拿一面镜子站在X线荧光屏前面,在镜子反射的荧光屏监视下,他将一条长65cm的导管插入他的左肘静脉,经上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