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儿科业务学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儿科业务学习.ppt

八、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的表现多为皮肤红斑、斑疹、痛痒、药疹等,通常发生于用药后的 1~3 周。 2.脂肪代谢障碍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外周脂肪减少、中枢脂肪蓄积甚至脂肪瘤。 3.线粒体毒性:核苷类及单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长期应用会产生严重的毒性,主要是由于线粒体 DNA 聚合酶 Y 受抑导致线粒体酶合成受损,致使ATP的生成障碍。 4.致畸、致癌及胚胎毒性:大多数杭病毒药物属于核苷同系物,具有潜在的致畸、胚胎毒性、致癌和抗增殖活性。 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 按体重计算: 小儿剂量=体重(kg) ×每日(或每次)每公斤所需剂量 体表面积计算: SA= 0.035W+0.1 (W≤30kg)  SA=1.05+(W-30)×0.02 (W30kg) 如计算量超过成人用量则以成人用量为限 小儿给药途径----口服给药 依据年龄选剂型 依据病情选方法 小婴儿喂药的方法 不宜欺骗患儿或将药物与食物混合服用 新生儿口服抗生素无效 小儿给药途径----肌注给药 新生儿不易肌注给药 小儿给药途径----静脉给药 新生儿皮下脂肪少,肌肉未充分发育,疾病时末梢循环欠佳,皮下注射给药吸收不良,故病情较重时应以静脉给药途径为首选。 小儿给药途径----直肠给药 明确直肠给药剂型,可以用。 我国没有相关的教材和指南性文件,不出事是运气,出了事,负全责。 大医院都没有这样的给药方法,基层,用量大。 小儿给药途径----皮肤给药 湿疹:新生儿及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皮肤黏膜给药易经皮肤吸收,如长期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肾上腺皮质 穿戴用樟脑丸保存的衣物时,部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可因萘经皮吸收,导致溶血性贫血的发生 总 结 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对药物有特殊的反应,药动学、药效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儿童用药错误是医疗实践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需要引起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积极承担各自的责任,为儿童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谢谢 在诊治疾病时,开药前不对疾病类型进行实验室检查,是否是感染性或是非感染性;或者确诊后,也没有针对疾病感染病菌的类型来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更有甚者,在使用时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例如有时会出现不按照疾病的性质,对不适合静脉注射的患者制定了较长疗程、过度剂量的静脉注射抗生素方案。 o医师自身资历欠缺,治疗过程中根本未完全了解某些抗生素的抗菌谱、药动学以及药效学方面的知识,存在选择误区,所以不能根据疾病病原菌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是在病毒性感染使仍应用抗生素,一些病毒性感染无抗生素使用指证,却在在临床中普遍滥用。 *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大多数是由轮状病毒和产毒肠杆菌感染所引起,主要占63%;虽然使用了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并没有将患儿患病的过程减少,也没有改变患儿出现的腹泻症状,相反的还造成了耐药菌株滋长、甚至患儿出现了二重感染。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患儿的大便常规结果对医师正确的选择抗生素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抗生素在临床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和二重感染。 *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大多数是由轮状病毒和产毒肠杆菌感染所引起,主要占63%;虽然使用了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并没有将患儿患病的过程减少,也没有改变患儿出现的腹泻症状,相反的还造成了耐药菌株滋长、甚至患儿出现了二重感染。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患儿的大便常规结果对医师正确的选择抗生素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抗生素在临床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和二重感染。 * 氨基糖甙: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耳毒性和肾毒性,最为严重的就是耳毒性,危险的话还可以导致患者永久性的变成聋子l3]。 o四环素类抗生素,因为能够跟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黄色沉淀物,所以遇到新生长牙齿时,牙齿会变黄,形成四环素牙,并且还会骨骼生长,不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 ?氯霉素,易引起灰婴综合征,即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衰竭。 ?磺胺类药物,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疽、粒细胞减少。 ?哮诺酮类药物,有影响骨髓软骨细胞的副作用,导致患儿提前骨化,抑制儿童继续长高,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损伤等。 因此,在应用上述常见的抗生素时应慎用和禁用l4] * 解热药是儿科急诊常用药物。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许多脏器(心、肝、肾)、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用药不当不但会影响药物的有效性,甚至会产生潜在的毒性作用。因此,在应用解热药时应结合儿科特点,选用适宜制剂,确定正确剂量,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 新生儿应用该药时存在有变性血红蛋白水平增加的倾向,婴幼儿及有肝、肾疾病的患儿过量服用时可能引起中毒反应,因此该类患儿应慎用 对乙酰氨基酚:该药主要通过抑制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