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气候变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温室气体增加。 2、全球变暖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一是造成海平面上升。二是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四是影响人类健康。 阅读课本26页活动材料“气候变暖对我国的主要影响”,了解气候变暖对家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中,哪些影响是有利的,哪些影响是不利的? 【探究活动】 气候变暖对家乡的影响因地而异,比如南北方的差异:气候变暖,对于北方有利的是农业生产的积温值可能增加,但是可能降水减少,造成干旱影响农业生产。 臭氧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造成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什么?臭氧层遭破坏会带来哪些影响? 探究: 教材 P28~29 水库会诱发地震 水库大坝越高,地震概率越高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误入歧途一瞬间,积重难返上百年” ————— ———— 【思考活动】 阅读课本28~29页活动材料,根据材料中表格资料,想一想,水库坝高与诱震概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水库大坝越高,地震概率越高。 ???? 伴随地下水超采而来的是各种地质环境灾害,到20世纪90年代,西安城区中心一带地面沉降速率发展到每年80到120毫米,地面下沉最多超过2.6米。特别是隐藏在地下的地裂缝,更直接威胁着地面建筑的安全。?? ?陕西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寇宗武说:“(西安)地裂缝咱们统计了一下有11条,破坏了2000多座建筑物。”???? 专家表示,要维持西安地下水采补平衡,年采地下水最好在2亿立方米以下,而目前西安年用水量5亿立方米,地下水约占一半。面临水资源严重紧缺和用水需求的进一步扩大,要做到这一点有相当难度。 山东莱州湾:海水入侵一举毁掉60万亩耕地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著名的产盐区,同时也是海潮频繁肆虐的重灾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当地居民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致使8000多眼农用机井报废,40万人饮水困难,60万亩耕地丧失生产能力,粮食累计减产30亿到45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40亿元。 ?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现象屡屡发生,从北向南涉及辽宁、河北、山东、广西、海南等多个省份。其中,环渤海地区海水入侵发展尤为迅速,仅2003年海水入侵面积就达2457平方千米,比20世纪80年代末增加了937平方千米,平均每年增加62平方千米。 结合学过的知识,填写下表。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后 果 与自然灾害关系 乱垦滥伐 大量燃烧1 矿物燃料 乱捕滥杀 修水利工程 生态破坏 土地荒漠化 土壤侵蚀加剧 加剧风沙、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度和成灾强度 环境污染 气候变暖 加剧干旱和洪涝等气象灾害频度 生态破坏 物种灭绝 遗传多样性丧失 瓦解人类生存 生态破坏 环境改变 诱发地震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案例:从砍树人到种树人 建国之初,作为一名伐木工人,马永顺创造了国内手工伐木的最高记录,被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他当了34年伐木工人,共砍伐树木36000棵。1982年他退休后,由于长期读报学习,他的生态意识不断加强。他有感于森林资源过度采伐,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下决心向大山“还帐”。在16年时间里,他带领全家共计种树46500棵。85岁的马永顺在2000年6月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500佳的殊荣,他的事迹在全国各地普为传颂。马永顺由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这说明了什么?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 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 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土壤: 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坡度较大,地面物质不稳定 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人为因素: 植被的破坏 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开矿等 我国的水土流失区有三个区域:黄土高原区最严重,南方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其次,东北黑土区近几年流失也非常触目惊心。 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在哪里? 土壤侵蚀危害 侵蚀区: 沟谷区: 下 游: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侵蚀区----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蓄水能力减弱,土壤肥力下降;旱季加剧旱灾;雨季引发山洪。 沟谷侵蚀-----引发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下游地区----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