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 田培中 一、 “研究性学习”概述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广义-----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即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狭义----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型课程:是指一类专门基于研究性学习并为了更好地、全面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载体。 本课题中的研究性学习侧重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科教材、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或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通过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由来及发展 第一次,发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欧洲,主要倡导者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人,这个时期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直接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其目的是把人的精神从中世纪的蒙昧、迷信、盲从中解放出来,让理性的光辉照亮人的心灵。 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为杜威、克伯屈等进步主义者以及康茨、格拉等改造主义者,这个时期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主要是因应工业化时代的需要和社会民主化的需求,并且受迅猛发展的实验科学的影响,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 第三次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美欧诸国以及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主要倡导者为美国的布鲁纳、施瓦布、费尼克斯等人,他们在理论上系统论证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合理性,推动了旷日持久的课程改革运动——“学科结构运动”。 (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1.一般特点 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研究性学习。 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 开放性。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表现为: (1)教学内容是开放的。 (2)教学空间是开放的 (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 (5)师生关系是开放的。 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以前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学习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学生真正地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过程性。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能够让学生获得感受和体验,正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 2.变革的特征 学习目的的变革:从掌握知识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 学习内容的变革:从单一、封闭性向综合、开放性转变 学习过程的变革:从接受性向自主性转变 学习形式的变革:从规定性向灵活性转变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原则、价值及意义 ? (一)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学生兴趣点原则 知识临近点原则 教育隐含性原则 (二)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及意义 1.思想政治课“三位一体”的教学任务及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可以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充分实现。 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三位一体”的教学任务: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1)“研究性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2)“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其他课程一样,政治课的学习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3)“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觉悟有独特的价值。 课题选择过程中的道德养成价值。 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道德养成价值。 研究结果评价中的道德养成价值。 2.思想政治课贯彻新课改精神,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由之路 3.思想政治课应对高考改革的必然选择 4.思想政治课原有活动形式提升的必然选择 三、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一)从理论上讲,政治课和“研究性学习”具有同质性,二者具有天然的匹配性 1.在内容上,二者都具有开放性或广延性。 2.二者在“问题”的产生方式上有共同点,即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预设性。 3.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从现实上讲,二者的整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