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脑子里装满了问号的人。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创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学习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走进作者 顾颉刚 (1893—1980) 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积累字词 1.生字注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 譬如(pì)启迪(dí) 腐草为萤(yíng) 辨伪去妄(wàng) 步骤(zhòu) 懒惰(lǎn)(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2.理解下列词语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启迪: 启发。 流俗:流行的俗见。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去除、丢弃荒谬不合理 的、不合乎实际的东西。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或站不住脚。 积累字词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学者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 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这句话在文中还有何作用?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再读课文 思考问题 证明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1.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自读课文 合作探究 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返回 梳理内容 理清思路 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分两个部分: 一(1、2)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二(3—6)阐明中心论点。 一层(3-5):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二层(6):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既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将它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举例论证:举“三皇”“五帝”与“腐草为萤”的事例,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方面有力地证明了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 因为人有怀疑才可思考,有思考方可辨别,三个词语含有辨别事物的先后逻辑顺序关系,调整后就不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了。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1)列举戴震、笛卡尔事例的作用? 举大学问家、大哲学家的例子从正面证明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②-⑤句与①句什么关系? 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用道理论证方法证明①句提出的论点。 ②③句反面说理,④⑤正面说理。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3)⑦⑧⑨与⑥、①句什么关系? ⑥句既是⑦⑧⑨句的小论点,又是①句的小论据。 ⑦⑧⑨是⑥句的论据,直接证明⑥句,间接证明①句分论点2的。 其中⑩和11句是正面论证,12句是反面论证。 4)⑩句中“一切大学问家”的“一切”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一切”包含所有的学问家,表示无一例外,有强调的作用。 如果去掉就失去了这种强调作用。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5)⑩句中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全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 6)本段有三个“这样”分别指代什么? 第一个“这样”指代“对别人的话,不经过思考,都不打折扣的承认” 第二、第三个“这样”指代“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7)最后一句中“学术”“文化”二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的一种,文中的顺序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之后就讲不通了(违背了事物的逻辑性)。 8)这一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9)本段如何划分层次? 第一层(①句):承上启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课件.ppt
- (上课用)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ppt
- [001]毕业答辩课件模板[-树灵视觉].ppt
- 《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课件1.ppt
-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件教学版.ppt
-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课件.ppt
- 《始得西山宴游记》答案.doc
- 《XX镇XX村村规划设计》工作计划汇报村规划设计工作计划汇报.ppt
- 《土木工程概论》期末复习总结题-.doc
- 《土质学和土力学》-8-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doc
- 2017年新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课件教学.ppt
- 2018届诗歌鉴赏之炼句.ppt
- 2018部编历史九年级下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ppt
- 2018年秋季学期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展示课件.pptx
- 2018年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课件(共42张).pptx
- 2018年同课异构说课模板.pptx
- 2018秋季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5水上飞机.pptx
- 2018中考名词专题-课件-(共30张).pptx
- 2019版初三中考模拟(河北数学)课题2---整式与因式分解(可编辑课件).pptx
- 2019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总结-数学-人教A版-理科-第八章-第7节.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