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腹泻,就该从“寒”论治》.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季腹泻,就该从“寒”论治》 冬季腹泻,是由于感染轮状病毒后引发的,以腹泻水样便为主,伴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的一种肠道疾病。该 病好发于秋冬节(10 月~次年1 月),6 个月至 18 个月的婴幼儿为高发群体。 冬季腹泻,即轮状病毒肠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季节性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因该病发病急,腹泻多以水样便 为主,易造成脱水及酸中毒。目前西医抗病毒药物较少,而中药治疗该病有很大优势。 中医将腹泻冠以“泄泻”之名,秋季腹泻亦归属于该病之列。专家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认为本病外因 责之感受风寒,内因责之脾胃受损,是以“夹虚、夹湿、夹滞”、久则伤阴伤阳为病理变化的一种疾病。 该病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风寒之邪为泄泻的发生提供了外在条件。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御邪之力尚弱;且具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肺气不足者,卫外不固, 每遇外邪,常致藩篱失守,而邪入于里;脾常不足者,邪入中焦,致脾胃受损。 脾阳受损或脾脏本虚,又为泄泻的发生创造了内在条件。 脾为湿土,伤则健运不足;胃为燥土,损则消磨乏功。同时,湿反困之,致脾胃运化失司,饮食物不能及时消化, 又多易夹积生滞。 另外,该病多以水样便为主,或夹黏液,从病因上分类,宜归属于寒盛泄泻。正和《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诸 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在治疗原则上,安效先教授抓住病标为“寒”,病本为“虚”的特点。不拘泥于众医家从“湿热”论治,单以“清”、“消” 概之的局限,而是结合小儿体质和症状表现,采用“补消兼施”或“寓消于补”之法。 在选方上,安效先教授偏睐“七味白术散”,该方出自儿科名家钱乙的著作《小儿药证直诀》,由四君子汤加木香、 藿香、葛根构成,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之证。 专家认为,治小儿泄泻,应以甘淡温润之法为宜。而该方温补而不燥、甘淡而不腻,既有四君子汤扶助脾阳、健 运中州,又有藿香化湿醒脾、木香行气消滞。而方中葛根一味,用意尤妙。该药辛甘性凉,轻扬升散,通太阳经输, 1 升阳明津液,既达里邪于外而清热解表,又鼓舞脾胃之气而生津止泻。专家认为:该药为风药,中医取类比象,认为“风 能胜湿”,故其能祛湿而不伤正,止利而不留寇。故治疗诸下利者,皆可用之。 择此方正如《医宗金鉴·泄泻》所云:“脾土强者,自能胜湿,无湿则不泄。” 本方针对脾胃素弱、或久泻伤中,患儿表现为纳食素差、食后即泻、体瘦面白、神疲倦怠,舌淡苔瘦薄,便常规 无异常者,皆可放胆用之。 若湿重者,辅以车前子、炒苡仁、桔梗;有热者,辅以银花、连翘、车前草、青蒿,荷叶;久泻不止者,辅以山 药、芡实、灶心土、莲子肉,诃子肉。 专家亦喜用黄连,其药苦寒,清肠胃之热、燥中焦之湿乃为上品。且和木香成“香连丸”,对腹泻伴疼痛,表现为 泄时哭闹的患儿必用之。然专家取之多不过钱。师言:苦寒之品,皆可败胃,而小儿脾胃尤弱,不耐克伐,宜中病即 止。针对食积不化,碍胃助邪,患儿表现为矢气秽臭、腹胀厌食、口气酸腐、粪中有奶瓣或夹杂不消化食物,舌苔白 腻垢浊,便常规可见脂肪颗粒者,择焦三仙、鸡内金、炒谷麦芽以磨谷消滞;砂仁、豆蔻、炒莱菔子以除满消胀;延 胡、白芷、陈皮以理气止痛。 泄泻变证,以伤阴伤阳为多见。小儿时期,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加之该病泻下如水的病理特点,往往耗阴伤阳, 甚则阴阳两伤。因此,专家在处方用药上,亦重视顾护阴阳。如患儿表现为精神萎顿,手足不温时,择太子参、党参、 炮姜、龙骨、牡蛎以回阳救逆;表现为皮肤干燥,尿少囟凹时,择乌梅、五味子、石斛、麦冬、白芍、甘草以酸甘化 阴。 专家亦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如配合液体疗法,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配合抗生素控制感染等。 2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精品文档,文档中之精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