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完美教室(朱永新报告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范文 范例 学习 指导 word整理版 缔造完美教室 ——新教育第13年会主报告(选段)朱永新 提要: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在各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的生命,而一天天地丰盈着、成长着。 本文提纲: 一、缔造完美教室的意义;二、完美教室的文化构建;三、完美教室与道德图谱;四、完美教室的课程建设;五、完美教室的生命叙事;六、结语:临淄宣言 教室是什么?新教育的榜样教师常丽华曾经说:教室是我们的愿景,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是决定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是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总和,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 一间教室,一个个生活于同一间教室中的人,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志同道合者。他们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为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作出承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 要全面理解缔造完美教室的内涵,还需要把握好几对重要的关系。 一是教室与学校的关系。学校是完美教室存在的大背景,任何教室都不能孤立于学校之外而独立存在,教室文化和理念的确定同时要以学校的文化为背景。在一所学校很强大的时候,教室更要置身于学校的大文化之下,并从中汲取养分。但是,在一所学校的文化不够强大的时候(如雷夫的第56号教室),教室(班级)就要突出自我,拥有自己的文化和镜像。而且,教室不是一个单一的狭窄的空间,操场、图书馆等学校的其它场所,都是教室的延伸。 二是成长与成绩的关系。完美教室与优秀成绩并不矛盾。新教育不把分数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但是好的分数,一直是对新教育人额外的奖赏。新教育人明白:“缔造完美教室有一个绝对的‘硬指标’:所有孩子在教室里可见的进步——无论是在道德上的、情感上的、智力上的。”没有可见的显性的成长,不是真正的成长,单个的学生个体的成长也不是真正的成长。在德性养成上,孩子们“既质又文,君子堂堂”,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从内至外散发的儒雅气质和宁静之气是显性的。但道德人格以外,我们同样需要智力上的显性成就——最终的分数是很好的体现。我们把分数的要求放在灵魂的成长之后,但最终学生的成长一定能用分数来表现。分数将是成长的一个表征。没有合理的分数,世界无法懂得你也无法承认你,如果把分数抛开,完美教室就无法真正完美。当然,在我们已经存在的完美教室中,因为新教育的课程,因为两套教学大纲的相互促进,孩子们最终的分数都比普通班级要优秀甚至卓越得多。 三是教室与家庭的关系。作为有教育学自觉的教室,应该在思想上领导着家庭,凭借专业素养和技能引领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家庭也是教室的延伸,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教室。没有父母的成熟,很难有孩子的成熟。所以,建立家校联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成立新教育亲子共读中心的缘由所在。因此,完美教室也一定是教师与父母充分交流、交融的教室,是父母充分参与教育教学的教室,是学校和父母高度认可的教室,没有他们的认可和信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 教室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 同样是一间教室,或者平庸、冷漠,甚至充斥着暴力、专制、欺骗,或者完美、温馨,对于每个穿越其间的孩子的意义完全不同,对于每个生命成长的意义完全不同。 希望有更多的新教育教师,能够“守住自己的教室”,让每一个生命在教室里开出一朵花来。 教室就是一个缩微版的学校,教室具备学校的一切结构与功能。 教室,是一个比学校更应该清晰规划,精心设计好开端和结局的叙事,而文化,就是这个故事中的灵魂、精神。 命名只是教室文化建构中的一个事项,和它相关的事务包括班徽、班旗、班歌、班诗、班训、班级承诺(誓约)等,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马玲老师在给自己教室的父母第一封信中就提出:“我是教师我承诺: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孩子,因我而优秀”,“我是学生我相信:我将在这里品尝到知识的快乐,生命的尊严”。 海门新教育实验区选编的《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就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近20个教室的个性化的文化构建,孩子们每天在这些与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文化中穿越,教室文化自然就浸润了每个孩子的灵魂。 当然,装饰教室的最重要的事物,应该是师生的作品:大家共同生活过的照片和文字,大家从稚嫩到成熟的艺术作品——甚至许多新教育教室提倡宁可有不完美,也要让每一

文档评论(0)

xfnz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