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缺乏伴笑发热的处理.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笑发热的处理

主要内容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定义及危害 肿瘤病人感染风险分级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 主要内容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定义及危害 肿瘤病人感染风险度分级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 肿瘤患者感染风险 低危 大多数实体瘤的标准化疗方案 预计中性粒细胞减少小于7天 中危 自体HSCT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CLL 嘌呤类似物治疗(如,氟达拉宾,2-CdA) 预计中性粒细胞减少7-10天 高危 异基因HSCT 急性白血病 诱导 巩固 阿仑单抗(CAMPATH)治疗 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GVHD 预计中性粒细胞减少大于10天 主要内容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定义及危害 肿瘤病人感染风险分级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常见病原菌 早期——细菌为主 常见G+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 常见G-菌——大肠杆菌类(如埃希氏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 常见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和流感病毒A和B。 后期——念珠菌属、曲霉菌和其它丝状真菌。 Imipenem monotherapy for fever and neutropenia in cancer patients A Randomized, Open-Label, Multicenter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iperacillin-Tazobactam and Cefepime for the Empirical Treatment of Febrile Neutropenic Episode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single agent and combination regimen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on in the febrile neutropenic patient. 2010 IDSA指南 结 语 在预防和治疗癌症病人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感染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步。 根据病史、查体、影像学和实验室资料进行特殊病原菌危险度分层。 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药物的出现,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时经验性抗细菌治疗的常规使用,使得细菌感染的死亡率下降。 强力细胞毒性化疗,以及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使机会性病毒和真菌感染成为这些病人一个重要的死亡原因。 抗生素耐药性病原菌的日益增加,对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提出了挑战。 Am J Med. 1996 Jun 24;100(6A):83S-89S 低危 高危 环丙沙星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口服用药 静脉用药 不需要万古 需要万古 碳青酶烯类 (泰能、美平) 头孢他啶 马斯平 特治星? 氨基糖甙类 + 碳青酶烯类 (泰能、美平) 头孢他啶 马斯平 特治星? 万古霉素 + 氨基糖甙类 + 碳青酶烯类 (泰能、美平) 头孢他啶 马斯平 特治星? 抗细菌药 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随机试验中,最近的荟萃分析显示头孢吡肟增加死亡率。 Yahav D,et al. Lanct Infect Dis 2007; 7(5): 338-348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干扰半乳甘露聚糖检测。 抗细菌药 特殊部位评价 特殊部位评价 特殊部位评价 经验性治疗后随访 特定部位检查 实验室检测和培养: 复查血培养,记录细菌血症﹑真菌血症清除情况 评价治疗反应和药物毒性: 发热趋势 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评价药物毒性包括重要器官毒性(LFT和肾功能检测,至少每周2次) 3-5天内评价对经验治疗的反应 有反应 发热趋势下降 感染的症状和体征稳定或改善 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 不改变初期经验治疗方案 如果初期治疗中已用万古霉素,继续治疗疗程 初期抗生素至少用至中性粒细胞计数≥500/mcL并继续增加时 感染部位及病原菌 治疗持续时间 皮肤/软组织 7-14天 血源感染(无并发症) 革兰氏阴性菌 10-14天 革兰氏阳性菌 7-14天 金葡菌 第一次血培养阴性后≥ 2周 酵母菌 第一次血培养阴性后≥2周 感染治疗持续时间建议 注:对具体病人而言可能需要修改。 感染治疗持续时间建议(续) 感染部位及病原菌 治疗持续时间 鼻窦炎 14-21天 细菌性肺炎 10-21天

文档评论(0)

151****14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