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股DN发A病毒.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股DN发A病毒

第27章 双股DNA病毒 第一节 痘病毒科 (Poxviridae) 本科若干成员在病毒学上有重要意义。Jenner(1798)描述的用牛痘病毒预防人类天花,是病毒免疫的里程碑。目前痘苗病毒及其他痘病毒被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载体广泛应用,鸡痘、羊痘及羊口疮危害较严重,牛痘病毒具有公共卫生意义,黏液瘤及皮肤疙瘩病病毒等是检疫对象。 分 类 本科分两个亚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及昆虫痘病毒亚科。前者又分8个属 ,除疣病毒属外,均对动物有致病性。此外,从蜥蜴、蛙、鹿、袋鼠等新分离的痘病毒尚末鉴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痘病毒的致病性有新的认识,例如昆虫痘病毒原先只知道对昆虫致病,近年来又发现它对鱼类有致病作用。 形态 (1)多为砖形(250nm×250nm×200nm);少数为卵圆形(260nm×160nm) —副痘; (2)衣壳中含类脂与管状或球管状的蛋白质结构,称为DNA芯髓,芯髓之旁为两个侧体,具有囊膜。 主要特征 (1)基因组——单分子的线状双股DNA,约 200kb;   (2)细胞浆内复制; (3)通过胞吞方式出芽,而非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粒子。  (4)能在上皮细胞浆中形成胞浆包涵体 。 某些末分类的爬行动物的痘病毒外形为砖状,但表面结构类似副痘病毒。病毒颗粒的外层结构之内是哑铃样的芯髓,以及两个功能不明的侧体 (later body)。芯髓内含病毒DNA及若干 蛋白质。其囊膜含有宿 主细胞的类脂成分及某 些病毒特殊蛋白。 抵抗力 (1)怕热:55℃,20min或37℃,24h丧失感染力;    (2)怕日光和紫外线: 可迅速灭活; (3)抗冷,抗干燥;      (4)病灶干痘痂,毒力可保存几个月。 传 播 痘病毒在动物间的传播途径如下:皮肤的伤口感染,或由污染环境的直接或间接传染。例如口疮病毒还可通过呼吸道感染,绵羊痘、猪痘、鸡痘及黏液瘤也可通过昆虫叮咬感染。 痘病毒感染宿主谱一般较窄,对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的痂皮中可存活数年之久。 培 养 痘病毒可在发育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多数可在膜上形成痘斑,如山羊痘、禽痘、牛痘等。痘斑的形态、颜色、大小以及形成的时间因痘病毒的种类而异。黏液瘤病毒引起的痘斑比较小,独立而分散分布,呈灰白色。而牛痘、痘苗病毒常侵害血管,常为出血坏死性的痘斑。可根据痘斑特征,对病毒作出初步鉴定。 致病性   痘病毒可引起各种动物的急性和热性传染病,特征是皮肤和粘膜发生特殊的丘疹和疱疹。兔痘病毒所致的疾病为传染性皮肤纤维瘤和粘液瘤。禽痘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特点是在上皮组织产生增生性和肿瘤性病。 诊断   (1)病毒分离:采取无菌的清朗庖液或取痘斑研磨后,加双抗处理后,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在37℃ 孵育5~7d,可见绒尿膜上形成增生性、坏死性痘疱。   (2)病理切片:将绒尿膜固定制作切片,用苏木素和伊红染色,在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可以见到嗜酸性包涵体。 1、鸡痘病毒 (1)禽痘病毒属成员。 (2)某些毒株具有血凝素:鸡、其它禽类、绵羊等的红细胞。 (3)致病性:可分为三种病型,即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  ① 皮肤型:在鸡冠、肉髯和眼皮等处,产生一种特殊的痘子。  ② 白喉型:主要在口腔和咽喉部分,先在粘膜上生成一种黄白色小结节,后逐渐融合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 防制 目前主要采用鸡痘疫苗进行预防。  ① 鸡痘活疫苗:用于35日龄以上的幼鸡,对雏鸡有一定的毒力。  ② 鸽痘活疫苗:毒力比鸡痘疫苗弱,用于1日龄雏鸡和产蛋母鸡,一般采用毛囊接种法。  ③ 鸡痘鹌鹑化活疫苗:毒力很低,雏鸡使用安全,效果良好。 注意发病季节,驱除传播本病的蚊、蠓、蜱等吸血昆虫,加强卫生消毒。 2、绵羊痘病毒 (1)致病性: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绵羊,致全身性疱疹,肺常出现特征性干酪性结节,各种绵羊对绵羊痘病毒的易感性不同,死亡率5~50%不等。人由于直接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也可感染。   (2)培养: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绵羊、山羊、犊牛睾丸细胞培养中生长,并产生明显的CPE。   (3)预防:定期接种疫苗,常用羊痘氢氧化铝苗或鸡胚化羊痘弱毒疫苗。 3、山羊痘病毒 (1)该病毒与绵羊痘病毒之间存在共同抗原 。 (2)在自然条件下仅感染山羊,表现为发热、有粘液性、脓性鼻漏及全身性皮肤丘疹。 4、粘液瘤病毒   (1)致病性:野兔、家兔都非常易感。兔感染48h后出现临床症状,首先眼结膜炎,接着头部广泛肿胀,呈特征性的“狮子头”,严重者体温升高到42℃,多在48h死亡。澳大利亚曾引入此病毒,以图消灭过剩的野生家兔。   (2)培养:鸡胚绒毛尿囊膜,3d后产生直径0.5~1.0mm的圆形痘疱。 5.口

文档评论(0)

189****6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