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肩负使命.PDF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何以肩负使命.PDF

何以肩负使命: 志愿行为的持续性研究* ——— 以大学生支教项目为例 罗 婧 王天夫 : , 提要 本文针对中国志愿者中最为庞大的青年大学生群体 使用了访谈 , 资料与问卷调查数据 详细分析了支教活动参与者志愿意愿的持续性以及支 。 , 教项目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本文发现 中国青年大学生的志愿活动更多的是 、 , ; 一种非精英的 大众型活动 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参与者都积极参与其中 志 “ ” “ ” , 愿活动参与者有着 利他 与 利己 的动机 并且其参与志愿活动的持续性 ; , 受到所处社会网络的影响 另外 志愿者角色的自我认同与团体语境中的激 , 。 励制度也可能促进其肩负使命 不断地提供志愿服务 而就志愿项目的持续 , 、 、 。 性而言 资金支持 联络难易 投入需求等是重要影响因素 : 关键词 志愿行为 持续性 大学生支教 、 一 背景与问题 ,“ ” 近年来 志愿精神 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和行动引导 (UNDP ,20 11)。 , 它不仅仅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社会转型时期 。 构建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从汶川赈灾到北京奥运再到上 , 海世博 当前许多重要社会事件与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 ,2002)。 , 邓国胜 我国的志愿者队伍中 青年学生特别是在校大学生 ( ,2008)。 是主要参与者 沈杰 、 志愿行动往往面临着人员流失 项目中断等持续性不长的问题 (Volunteering Australia ,2009 ; ,2005 )。 李迎生 中国青年的志愿行动也 * , 、 , 本文在调研期间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 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 以及阿克苏诺贝 , 、 10 尔公司提供了相关的联系与帮助 作者尤其对李骥 过勇以及 所高校的受访师生表 示诚挚感谢! 94 论 文 : 何以肩负使命 志愿行为的持续性研究 。 , 不例外 因此 保持人员与项目的相对稳定性是志愿行动中最为核心 。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