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pptVIP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 及检测技术方案 2014年版 目录 病原学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n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10岁以下婴幼儿,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个别患者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并不是一种新发传染病,自1957年首次报道以来,曾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多次流行。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该病在须申报疾病的发病率中居第四位。该病全年皆可发生,我国以夏秋季多发,是可防、可治且预后较好的小儿常见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起,将该病列为丙类传染病管理。 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 柯萨奇病毒 A组(Coxasckievirus A, CVA)的 2、4、5、7、9、10、16 型等 B组(Coxasckievirus B, CVB)的1、2、3、4、5 型等; 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 埃可病毒(Echovirus, ECHO)等。 病原学 其中以EV71和CVA16为主要病原。近年来我国陆续出现这两种病原引起的HFMD季节性流行,局部呈强流行态势。由此,HFMD的有关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对于HFMD感染尚没有特效的疫苗和药物,主要采用对症和支持治疗,积极防止发生并发症,因此加强疾病及病原的监测、准确处置疫情、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的关键。 国外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 1957年首先发生于加拿大,并于同年在新西兰被最早加以描述和报告。 1958年加拿大初步查出CVA16病毒为本病病原。澳大利亚、美国、瑞典是最早出现手足口病的国家之一。 1959年英国伯明翰、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发生流行,并从患者疱疹液中分离出CVA16,并根据本病病变分布特点,被正式命名为“手足口病” 。 国外流行概况 1972年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V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发生过多次CVA16,EV71引起的大规模流行。 我国流行概况 1981年我国首次在上海市暴发手足口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广东和河南等省市陆续出现该病报道。 1983年天津发生由CV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10月间发生病例7000余例,经过两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出现了以托儿所及幼儿园为主的疫情暴发。 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患儿标本中分离到EV71。 1998年深圳市防疫站同样分离到EV71。 我国流行概况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检测哨点共报告129106例患者,重症患者405例,死亡78例,多为五岁以下幼儿。 2000年山东省招远市手足口病暴发,市人民医院共接诊患儿1698例,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14岁,3例合并心肌炎死亡。 2008年安徽阜阳市发生较大规模手足口病疫情,共报告病例6606例,其中23例死亡 。 一、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 (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粪便标本采集量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4℃暂存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 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15ml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4℃暂存并在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

文档评论(0)

celkhn02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