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著名教育家代表作及重要教育思想概述(中国篇).docxVIP

古今著名教育家代表作及重要教育思想概述(中国篇).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今著名教育家代表作及重要教育思想概述 (中国篇) 汤永胜 1、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的教育思想:一、“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作用论。认为人的先天素质差别很小,人性的差别主要是由教育和习染的不同而造成的,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二、“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论。孔子适应当时新兴士阶层的政治要求,创设私学,把以前贵簇独占的文化传授给平民,只要“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扩大了教育的对象。三、“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的教育价值论。教育的价值在于:“克已”、“复礼”、“当仁”。却克制自己的欲求,按照周礼行事,最后当于“仁”。四、诗、书、礼、乐的教育内容说。其中,孔子特别强调了学《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五、教学方法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与思结合、身体力行等几个方面反映的都是孔子在教学方法上的创造。因材施教讲的是要根据学生个性才能的特点来讲来施教。启发诱导了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与思结合的名言。身体力行则强调了为学的功效,不在于言辩,而在于躬行,躬行的严格、要求则是“择善而从”、“过,则勿惮改”。 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境界论。 2、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孟子受业于子思(孔丘之孙,名伋)之门人,其思想学说成为战国时期儒家八派中的一个重要派别——思孟学派。孟子持“性善说”,宣扬“王道”,倡言“仁政”。孟子持性善论,此其教思想之理论基础。人性本善,善有“四端”,即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与非人的界线。“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此四“善端”扩而充之,便形成仁、义、礼、智“四德”。“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因为是我所固有,所以不学而会,不学而能,是谓“良知”、“良能”。“四德”以“仁”、“义”的节文,“智”是对“仁”、“义”的了解与自觉。讲仁义,目的在实施“仁政”、达于“王道”。“王道”与“霸道”对立,故“仁政”重教:“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教得民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性虽善,可后天的教育还是重要的。四端“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不过,孟子所说的教育主要在于“反求诸已“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在教学思想上,孟子主张坚持标准,主动自得。“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这是讲标准、规矩;“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这是强调为学贵在主动自得。在教学方法上,孟子也提出了“言近而指远”、“守约而施博”,以及“盈科而后进”等思想。 3、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又称孙卿,战国末赵人。《劝学》篇较系统地阐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首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人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先天就具备的,而是后天“善假于物”以及“教使之然”的结果。由此肯定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蓬能长直、白沙变黑、香芷发臭,均是受所处环境的影响。而自然现象的启示就是:“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篇指出教育的目的是“成人”,途径是坚持“德操”。《劝学》篇也提示了学习上的一些规律,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即是说,学习从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完全超过前人。另外,《劝学》篇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方法和治学方法,例如,“积善成德”、“用心专一”、“锲而不舍”、“学莫便乎近其人”、“好其人”的思想,等等。 《性恶》篇专论人性问题,集中批判孟轲的“性善论”,系统地阐述了荀况自己的“性恶论”的基本主张。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说,“涂之人可以为禹”。孟子主张只要扩充人性中原有的“善端”,即可成为“圣人”;而荀子强调人的本性中虽无“善端”,但有学习“礼义”的能力。既然“仁义”的能力。既然“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那么,涂之人也当有“可以为禹”之可能。但是,可以为禹,却未必能为禹。“然则能不能之与可不可,其不同远矣”。变可能为现实,关键在后天的努力。所以,荀子鼓励、告诫人们要“伏术为学,专心一志”。 4、《礼记》 《礼记》又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礼记》详细记录了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对古代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乃至妇幼教育等,均作了全面总结,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礼记》中的《学记》为战国后期思孟学派的作品,其中也包含荀子的思想影响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