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汉语思维-中国民商法律网.PDF

论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汉语思维-中国民商法律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汉语思维-中国民商法律网

湖北社会科学 2 年第 期 017 1 论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汉语思维 申惠文 (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学界的争议很多是语言的争论,民法学研究面临语言学的转向问题。汉语是中华文明 传承的纽带,中国民法典应当采用规范的汉语。学界应当凝聚法学和语言学的智慧,运用互联网 大数据思维,梳理民法术语的使用频率,打造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正在审议的《民法总则(草 案)》采取了“民事法律行为”概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违反法律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表达,而 这种表达不符合汉语语法。“侵权行为”是“民事行为”,但不是“民事法律行为”,这在汉语语境下 是无法理解的。“合同”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法律概念,具有中国汉语文明独特的优势。中国民法典 编纂应当强化汉语思维,扩张“合同”的概念,突出合同法的地位,采取合同法、物权法和侵权责任 法依次递进的民法分则结构。 关键词:民法语言学;汉语法学;法律行为;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D923 H1 A 1003-8477 2017 01-0151-08 DOI:10.13660/j.cnki.42-1112/c.013977 采用“法律行为”,还是“民事行为”的概念,抑 调汉语文明、汉语语境、汉语规律,用中国语言描绘 或是表述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我国民法典编纂中 中国人的生活愿景。为此,本文从“法律行为”、“民 的重大问题。《民法通则》采用的是“民事行为”概 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等基本概念出发,采用 念,主流民法学者主张采用 “法律行为”表述,而 互联网大数据实证研究的方法,在汉语语法学的基 年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民法总则(草 本立场上剖析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汉语思维,以期提 2016 6 案)》使用的是“民事法律行为”。从本体论到认识 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论,从认识论到语言论,这是哲学发展的基本进路。 一、汉语世界的“法律行为” 目前中国民法学界对基本问题已经达成初步共识, “法律行为”是德国民法典的基础概念,在德语 关键是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所形成的共识。学界的争 语境下相对容易理解。汉语中的“法律行为”与德语 议很大程度上是语言的争论,民法学研究面临着语 中的“法律行为”明显不同。无论如何阐释“法律行 言学的转向问题。中国民法典是中国人的民法典, 为”这四个汉字的含义,都无法与“私法自治的工 是用汉语表述的民法典,是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 具”画等号。汉语中的“法律行为”,更多是指具有法 展。中国民法典编纂应当更多地强调汉语思维,强 律意义的行为。 作者简介:申惠文( —),男,郑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 1981 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 “民法典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研究” ( );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民法典中行政权运行规范研究”( )的阶段性研 2016M590181 15SFB3026 究成果。 ························ ························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