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修辞术 .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诗词修辞术

中国古诗词修辞艺术   清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王国维认为,能够描写真景物,抒写真感情的诗歌才能创作出境界。所谓写“真景物”,是说写景妙造自然,体悟得神,而非刻板描摹,只求形似。所谓写“真感悟”,是说感情发自肺腑,诚挚深切,而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当然“真景物和“真感悟”不应分成两部分,优秀的诗词应该“寓情于景”、“意高境深”、“意境两忘、物我一体”。可见既写真景物,又抒真感情,把逼真传神的写景和诚挚深切的抒情统一融合起来。这就是境界的基本涵义或基本要求。这是对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意境论的继承和发展。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上一个“闹”字,境界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云破月来花弄影”用上一个“弄”字,境界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一、韵味悠长的境界   宋祁《玉楼春》春景: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张先《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以上两首词对比,可以看出诗的境界开阔,词的韵味悠长。“红杏枝头春意闹”之所以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是因为这“闹”字既逼真地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云破月来花弄影”之所以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是因为这“弄”字既细致地描绘出淡云拂月、花枝摇曳的美好景色,也隐隐透露出诗人对于春色将阑的惋惜之情。诗人把“红杏”和“花”都拟人化了。它们好像有灵性,也有情感,从而唤起读者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中国古代诗论家认为诗中应有警策和诗眼。“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诗人玉屑》“唐人五言,工在一字,谓之句眼。”“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李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压”字表现出新酒初熟,江南风物之美。杜甫诗“轻燕受风斜”,“受”字描绘出体态轻盈的春燕迎风低飞、乍前乍后的姿态栩栩如生。两句均为警句,两句均为诗眼。钱钟书在分析“红杏枝头春意闹”时说:”‘闹’字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就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有温度,声音似乎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气味似乎有体质。”诗人对事物往往突破一般经验的感受,有深细的体会,因此推发出新奇的词句。这种运用现代心理学和语言学的通感理论所做出的诠释,别开生面,深刻揭示了某些警句和诗眼为什么给人以新颖独特之感的原因。   二、平淡之中的蕴藉   语言使用中,词语的意义、色彩、风格、用法都完全符合规范,平白如话。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全诗短短20个字,意味隽永深长。第一句写见明月于床前,却暗含夜深沉、人不眠之义,而夜深人不眠,又暗示游子之深情。第二句写疑月光为霜,则不写出月光朦胧,景色迷离,短梦初回,幻觉频生的情景,还写出游子客居在外,感秋思乡之情。因为“霜”既见于字面,“秋”必含于言外。中国文人对秋天异常敏感,素有悲秋的传统情感,因此由”疑霜”而“感秋”,再由“感秋”到“思乡”的过程乃是情理之中了。三四句虽然只写“举头”、“低头”的瞬间过程,却展现出游子心理活动的细腻变化和人生情感的丰富体验。中国人常在俯仰之间观察宇宙,体味人生,人与故乡远隔千里,可此地之月就是故乡之月,故举头望月与低头思乡虽然只是空间高度的瞬间变化,但一俯一仰,神思飞扬,情接千里,空间的无限已寓于这高低俯仰的过程之间,已浓缩在这一段思乡的深情之中。纵观全诗,既无精巧华美的辞藻,亦无奇特惊心的辞格,主要靠“寻常语言”的修辞手段,激活语词的涵义,造成看似信口吟成,明白如话,实际上是平淡之中见蕴藉,寻常之处显隽永的修辞效果。   三、寻常之处的炼字   首先炼字是一种明确的修辞认识。中国古代诗人把炼字放在显赫的位置,认为它是关系到语言运用的全局。所谓“百炼成字,千炼成句”、“一字之褒,荣于华褒;一字之失,荣于斧钺。”这是何等艰难,何等森严!张表臣在《珊瑚诗话》中:“诗以意为主,又须篇中练句,句中练字,乃得之耳。”可见,汉语修辞一直把“炼字”看成是谋篇、组段、造句等各种修辞活动的基础。其次它是一种执着的修辞态度。人们在赋诗作文等各种语言运用活动中,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要反复推敲、琢磨与修改、甚至达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