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庄周试妻故事到剧本-南华大学
PAGE
PAGE \* MERGEFORMAT1
論豫劇《田姐與莊周》劇情設計與表演特質
王祥穎
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
國立國光豫劇團於2004年製作、搬演新編豫劇《田姐與莊周》,頗受好評,其故事架構源於馮夢龍《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短篇小說。此一故事題材自宋代後,引發劇作家們高度興趣,紛紛以不同創意詮釋此劇,直至二十一世紀後仍搬演不墜。台灣豫劇團之豫劇劇本最初移植自川劇,由四川編劇家徐棻與胡成德一起合作完成,初稿在1986年寫定,至二十一世紀初,川劇團隊在國光豫劇團邀請下,合作編製出具有川劇、豫劇風味的新編豫劇。本劇情節仍保有馮夢龍小說所塑造的「搧墳」、「撕扇」、「試妻」、「說親」、「劈棺」等主要情節結構,然而,由於細節處的提煉,讓此劇轉折有別於他劇,更細膩地刻畫出莊周與田氏二人的心路歷程,包括田氏情感糾結的衝突,以及莊周為滿足內心慾望的掙扎面向,都在此一試妻過程中呈顯出來。故本文從編劇角度與舞台設計觀察此劇,認為此一戲劇特別透過對比與辯證的方式,娓娓道出人心的幽微特質,故使此劇獨具創發意義。
關鍵字:田姐與莊周、豫劇、馮夢龍、莊周故事、川劇
一、前言
現代娛樂資訊發達,戲劇呈現方式也隨著影視媒體放映技術的進步而日新月異,相對的,作為一種戲劇觀看的方式_劇場表演藝術,也隨著時間的挪移而有所調整,尤其是戲曲表演藝術,進入現代後仍有它存在的特殊魅力,包括表演的真實性與立體性,絕非是其他影視媒體所能望其項背的。
在整體表演上,劇場是由演員即時透過現場表演傳達至觀眾面前,並且由於即時性的臨場感,使得演員在每一次表演時,因伴隨個人因素如情緒等影響而有所不同,達成一種永遠無法重現的特殊性,這是在視聽娛樂方面有別於其他影視媒體之處。此外,由於直接面對觀眾演出,也令台下觀賞者升起一種交流互動的感受,包括縱向、橫向間的氣氛的流動,例如,觀眾笑聲、掌聲,甚至是噓聲,都會影響到正在舞台表演的演員,而台下觀賞的群眾相互之間,也因處於同一時空,而被現場氣氛所感染。
由於傳達互動的立即性,讓觀眾感受到心情受舞臺演員所牽動,因此,舞台上的演出,會比影、視媒體發展出較強且主動的心靈活動空間,再加上戲劇演出伴隨音樂、舞蹈、道具、舞台設計等部分,在虛、實交錯下,更能激發觀眾進入一種想像的畫面 余秋雨認為,在劇場裡,觀眾的視覺和聽覺特別敏感。參閱余秋雨:《觀眾心理學》,第四章〈觀眾的感知〉(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社,2006年)頁113。。此外,不像影視媒體是由導演掌鏡來設定觀眾所要看的東西,舞台場景靈活度高,觀眾能自由且主動攫取喜愛的焦點,同時又能兼顧相互間的關聯性。這種直接、立體的特性,也會讓戲曲劇本在創作上保有更大的創作空間,聯合舞台場景來佈局敘事
余秋雨認為,在劇場裡,觀眾的視覺和聽覺特別敏感。參閱余秋雨:《觀眾心理學》,第四章〈觀眾的感知〉(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社,2006年)頁113。
正因如此,日新月異的現代舞台劇特性,牽涉戲曲編劇的手法與走向。古典戲曲以演員為主的說故事方法,著重在主要演員的唱唸做舞,因此演員精湛表現就是戲劇演出的高潮,此時故事情節的佈置已非重點,甚至亦因以演員為本位,有些故事情節對觀眾而言,早已耳熟能詳,觀眾進入劇場看戲的重點,主要是要看某位演員的精采呈現。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作家劇場觀念的導入,所著重的不再只是個人秀的呈現,而是藉由劇情氛圍的設計,帶領觀眾一步步觸發情感。因此,古典戲曲原先特表教忠教孝的情節內容,也隨時代逐一修正,倒不是這些劇情都不適用,而是破除原先是非、對錯等二元相對的觀點,現代劇作家均從細節處翻新,以為這種僅以二元方式處理事件的編劇方式,絕對無法滿足現今思考多元且複雜的觀眾心裡。進入到二十世紀80年代後,劇場本位逐漸從演員轉移到劇作家本位,他們開始剖析老故事、老題材,檢視一些人物性格的細微與複雜處,作為編劇的細節,透過原先故事,再次細嚼人性,提煉人生。因此,當劇本呈現在舞台上,除了透過演員精湛的表演外,更經由現代舞台技術的處理應用,深刻帶給觀眾反饋的能量。
本論文所要研究的乃以「莊周與妻田氏」的相關主題戲劇,也是從這樣的觸角延伸出劇作家與導演的用心。本故事的主角莊子,乃為先秦時期道家思想的代表者,但受宗教文化洗禮以及民間附會傳說後,顛覆莊子原本性格,使之成為具「先秦思想家」、「宗教化、神格化」、「民間傳說」化等三位一體的傳奇特質,讓此故事流行於明代俗文學中,產生出獨特性。由於先秦《莊子》創生出許多寓言故事與虛幻境界,戲曲創作也隨之跟進。因此,本研究之莊周故事並非無中生有,大致根據《莊子?至樂》篇中莊子對亡逝妻「鼓盆而歌」傳說,以及《莊子?齊物論》莊周夢蝴蝶等兩個原型故事合併後,再做改動。具目前存本來看,早在宋元戲文流行之時,已經有《蝴蝶夢》的故事,一直到明清傳奇,大致有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