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理发展基本规律.pptVIP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根据对动物中“印刻现象”的研究发展而来。 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K.Z.Lorenz)曾发现,小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剌激或对象,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中,使它对这种最先印入的剌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当它们以后再遇到这个剌激或类似的对象和剌激时,就会引起它的偏好或追随。这一现象被称为“印刻”。 小结 遗传为个体心理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动力设备,提供了生物前提,遗传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对儿童发展起着动因作用。环境、教育在与生理成熟交互作用中,依赖于遗传、生理成熟,并能改造遗传、生理成熟。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各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思考题 比较在个体发展动因上的不同观点。 对遗传、环境、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你是如何理解的? 简述家庭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所表现的主要方面。 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 5.什么是个体内部矛盾,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怎样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发展又间断的过程? 7.怎样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可变性和稳定性的矛盾? 母亲的年龄 母亲服用药物 母亲的情绪 子宫是影响个人成长的最早的环境,称为胎内环境。主要的胎内环境包括: 例如,哈洛(H.F.Harlow)以恒河猴为对象的剥夺实验研究。 类别 隔离一年 隔离6个月 部分隔离 有同伴 接触的 积极性 3.1 3.4 8.5 16.6 运动的 主动性 86.0 121.0 117.0 229.0 攻击 6.8 4.2 5.6 10.2 害怕-畏缩 12.0 34.0 25.0 12.0 遗传和生理成熟给个体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而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社会环境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性质、内容和水平。 家庭为个体心理发展奠定了基础。 家庭 因素 家庭 体系 亲子 相互 作用 家庭 结构 家长 抚养 方式 家长 教养 方式 父母 联合 教养 家长 特征 教育的主导作用 ① 教育提出要求、指出方向。 ② 教育促使个体掌握知识技能、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③ 教育可以加速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历程。 ④ 教育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成发展的现实性。 教育的影响因素 ① 教师领导方式 ② 教师人格特征 ③ 教师期望 ④ 教师与学生关系效应 ⑤ 教师教学组织方式 强硬专断型 仁慈专断型 放任自流型 民主型 有效能和无效能 “皮格马利翁效应” 积极肯定型 消极肯定型 随意型 消极否定型 积极否定型 维果斯基指出:“个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文化发展的结果产生的,因此,个性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斯卡尔等(Scarr McCartney)提出了一个解释遗传和环境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论: 父母的遗传类型 儿童的遗传类型 儿童的认知表现 儿童的养育环境 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模式 赫罗威兹(Horowitz)提出了一个描述集体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模型: 活动动因 个体把在活动中获取的信息转化为主体意识,通过操作活动,将内化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出来,实现主体意识外化,以此强化内化了的意识,并在高一层水平上进一步内化,儿童心理不断得到发展。 活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与社会(环境)、教育的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中介。随着个体活动的发展,对个体要求不断提高,个体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需要。 心理内部矛盾动因 朱智贤 在儿童主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社会因素)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心理 内部 矛盾 新的 需要 已有 心理 水平 或心 理状 态 内部矛盾相互依存。 内部矛盾相互对立。 内部矛盾的双方相互斗争、相互转化,在新水平上达到新的统一,是促进个体心理向前发展的动力。 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据,即内因。 教育是最主要的外部条件(外因)。 矛盾双方的新统一在实践活动中实现。 环境和教育影响个体。 返回 第三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形式 个体心理发展特征的实质 个体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传统的心理学认为,心理发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民族心理的发展,即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的形式 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 连续性与阶段性 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不平衡性 个体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