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建济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国经建济发展

欧洲的“火车头” 德国概况 自然资源 德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在工业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依靠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 硬煤、褐煤、钾盐的贮量较丰富。德国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以针叶林为主。在西部, 私人林占43%, 国营林占32%, 其余属于社团或地方。全国生产的木材只能满足国内木材需求的45%。褐煤是采矿工业中最大的一个工业部门。褐煤矿主要分布在莱茵兰勃兰登堡州南部和萨克森州, 有开采的储量为560亿吨。由于铀的储量有限, 自1981年起, 不 再开采铀矿。核电站所需浓缩铀由国外进口。 农业 德国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 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 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部分进口也是出于调剂品种或价格因素。劳动生产率40多年来有了极大提高,1950年一个劳动力只能养活10人,到1994年则能养活 95人。国家对农业实行补贴,农产品价格上涨低于工资的增长。据统计,1950年一个中等收入四口之家的伙食费占家庭全部支出的45%,到1993年已下降到15%。 服务业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德国的工业和农林牧渔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均逐年减小, 而第三产业(包括商业、交通、服务等行业)则持续壮大。国民生产总值中, 第三产业占将近60%。从就业人数看,在全部就业人员中, 第三产业占50%。主要包括商业、交通运输业、电信、银行、保险、出租房屋、旅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部门。旅游业发达, 每年有大量游客在德国旅游。 工业 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工业, 工业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 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0%。重要的工业领域有钢铁、采矿、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航空航天、纺织和服装、食品工业和造船工业等。虽然国民经济逐年增长,但由于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其能耗反而持续下降。 德国的工业概述 德国工业结构的特点 1.侧重重工业 汽车、机械、化工、电气等工业部门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食品、纺织、服装、钢铁、采矿、精密仪器、光学、航空航天工业也很发达。 德国工业结构的特点 2.外向型   国民经济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以上销往国外。    德国工业结构的特点 3.中小企业的作用举足重轻   中小企业在德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政府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德国工业结构的特点 4.垄断程度高 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2.5%,占工业就业人数的40%和营业额的一半以上。 德国现代化进程三个阶段 1、19世纪。 19世纪初普鲁士借助改革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德国统一和现代化进程创造条件。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资本主义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旧的世界秩序的挑战者。 2、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初,迅速崛起的德国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脱去世界霸权,成为一战的策源地。随着在一战中战败,德国的现代化进程被《凡尔赛和约》束缚。30年代随着经济大危机爆发和希特勒上台,德国进入法西斯专政时期。纳粹德国异军突起,成为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随着第三帝国的崩溃,德国的现代化进程再次被打断,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希特勒的“三把火” 希特勒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 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 “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 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 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7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