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一 实验室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一 实验目的 1 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体表存在微生物 2 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3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 实验原理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1-2d内每一菌体能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每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等。因此可通过平板培养基来检查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 三、器材 1、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2、仪器或其他用具 无菌水、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接种环,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废物缸。 四、操作步骤 1、写标签 任何一个实验,在动手操作前均需首先将器皿用记号笔做上记号(包括班级、姓名、日期、样品来源等),字尽量小些,写在皿底的一边,不要写在当中,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注:培养皿的记号一般写在皿底上,如果写在皿盖上,同时观察两个以上培养皿的结果,打开皿盖时容易混淆。 2、实验室细菌检查 (1)空气 将一个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实验台上,移去皿盖,使琼脂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将另一块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洁净工作台内或无人走动的实验室中,移去皿盖,1h后盖上两个皿盖。 (2)实验台 ①用记号笔在皿底外面中央画一直线,再在此线中间处画一垂直线。 ②取棉签 左手拿含有棉签的试管,在火焰旁用右手的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持棉塞,将其取出,将管口很快地通过酒精灯的火焰,烧灼管口;轻轻地倾斜试管,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将棉签小心地取出。放回棉塞,并将空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③弄湿棉签 左手取灭菌水试管,如上法拔出棉塞并烧灼管口,将棉签插入水中,再提出水面,在管壁上挤压一下以除去过多的水分,小心将棉签取出,烧灼管口,放回棉塞,并将灭菌水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④取样 将湿棉签在实验台面或门旋钮上擦拭约2cm2的范围。 ⑤接种 在火焰旁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或中指使平皿开启成一缝。再将棉签伸入,在琼脂表面顶端接种(滚动一下),立即闭合皿盖。将原放棉签的空试管拔出棉塞,烧灼管口,插入用过的棉签,将试管放回试管架。 ⑥划线 另取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先将环端烧热,然后将接种环提起垂直放在火焰上,以使火焰接触金属丝的范围广一些,待接种环烧红,再将接种环斜放,沿环向上,烧至可能碰到培养皿的部分,再移向环端,如此很快地来回通过火焰数次。 左手拿起平板,同样开启一缝,将灭过菌并冷却了的接种环(可在琼脂表面边缘空白处试温度,若发出溅泼声,表示太烫),通过琼脂顶端的接种区,向下划线,直到平板的一半处。注意:接种环与琼脂表面的角度要小,移动的压力不能太大,否则会刺破琼脂。 闭合皿盖,左手将平板向左转动至空白处,右手拿的接种环再在火焰上烧灼,使冷。接种环通过前面划的线条再在琼脂的另一半,从上向下来回划线至1/2处。 烧灼接种环,转动平板,划最后1/4,立刻盖上皿盖,烧灼接种环,放回原处。 整个划线操作均要求无菌操作,即靠近火焰,而且动作要快。 3、人体细菌的检查 (1)手指(洗手前与洗手后) (2)鼻腔 按照实验台检查法的步骤②,取出棉签,并将其弄湿。用湿棉签在鼻腔内滚动数次,按实验台检查法的步骤⑤和⑥接种与划线,然后盖上皿盖。 4、将所有的琼脂平板翻转,使皿底朝上,放37℃培养箱,培养1-2d 5、结果记录方法 (1)菌落计数 在划线的平板上,如果菌落很多而重叠,则数平板最后1/4面积内的菌落数,不是划线的平板,也一分为四,数1/4面积的菌落数。 (2)根据菌落大小、形状、高度、干湿等特征观察不同的菌落类型。 菌落特征:大小、颜色、干湿情况、形态、高度、透明程度、边缘。 菌落特征描写方法如下: ①大小 大、中、小、针尖状。可先将整个平板上的菌落粗略观察一下,再决定大、中、小的标准,或由教师指出一个大小范围。 ②颜色 黄色、金黄色、灰色、乳白色、红色、粉红色等。 ③干湿情况 干燥、湿润、粘稠。 ④形态 圆形、不规则等。(e)高度扁平、隆起、凹下。 ⑤透明程度 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⑥边缘 整齐、不整齐。 五、实验报告 P13:结果1、思考题3、4 1 比较各种来源的样品,哪一种样品的平板菌落数与菌落类型最多? 2 人多的实验室与无菌室(或无人走动的实验室)相比,平板上的菌落数与菌落类型有什么区别?你能解释一下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吗? 3 通过本次实验,在防止培养物的污染与防止细菌的扩散方面,你学到些什么?有什么体会? 六、实验总结 实验二 细菌简单染色和普通光学显微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单染色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 2.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