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必修i》教材军分析和教学建议
做围绕教学主题的有趣“活动”,突出学习过程,注重学习体验,建构教学情境 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支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设疑或提出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小问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用正反方(或多人参与)的辩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用小实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2.怎样创设教学情境 用多样化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 信息搜集、地理讲演、地理竞赛、角色扮演、地理辩论、地理游戏、地图绘制、地理摄影、教具制作、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观测、地理参观、地理旅游、野外实习、方案设计、论文撰写、编辑地理小报等 用教学组织的多样性来创设情境: 大班听课、小组讨论、个别学习等 座位排列有秧田型、马蹄型、组块型、舞台型等 …… 例1§1.3地球的运动 3.情境创设举例 实践活动:动手演示昼夜更替。 活动目标: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昼夜更替现象,达到变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效果。 活动建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按照下列假设一步一步作实践活动。 ①地球不转,太阳光线照在地球表面;②地球非匀速自转,太阳光线照在地球表面;③地球匀速自转,太阳光照在地球表面。回答课本思考问题。 创设学生亲自参与、动手演示的实践情境,掌握地理实验方法,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例2§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使用PPT向学生呈现图片及相关文字素材: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一座商代古墓发现的刃,它是用陨铁所制。这说明古人早期用的是“天上掉下来”的铁。) 师:天上掉下来的陨铁太稀少,人们只好在地球上找铁。根据我们先前所学知识,铁主要分布在地球深处,薄薄的地壳中,有含量铁很高的地方吗?这些铁是从地球深处跑出来的吗?还是另有其他成因呢? 巧妙设计悬念,营造欲罢不能的情境,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认知兴趣 学习“地壳的物质组成” (播放矿物的视频材料)…… 用矿物的奇异美打动学生 例3§2.2地球表面形态 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 … … … … 承转 是什么原因造成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呢? 承上启下 不断变化的代表形态… 资料一:奇山怪庙(图片及相关文字) 承德避暑山庄以西1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著名的“双塔山”——两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并肩耸立、姿态奇异。令人惊奇的是东面山峰上,四面峭壁、石崖陡立、无路可攀的石峰顶部屹立着一座辽代的似庙非庙的建筑物。地质学家的解释是:辽代以前,双塔山的两个山峰是连在一起的,山的后坡较平缓,容易攀登。因为这里树木葱郁、风景秀丽,于是修建了寺庙。后来因为香客增多,植被破坏,岩石裸露。裸露的岩石在经受年复一年的风吹日晒雨淋之后,松散脆弱的岩石崩落、塌陷,形成了两座石峰——双塔峰。在石壁崩陷时,寺庙的古塔、禅房遭到损坏,在山峰上留下了这个似庙非庙的建筑物。 创设案例情境,感受到自然的奇妙,激发探究自然奥妙的热情… … 外力作用案例 §2.2地球表面形态 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不断变化的代表形态… 资料二:火山诞生奇景(图片及相关文字) 1943年2月20日下午4时左右,离墨西哥城320公里的一个山谷地带,人们听到“嘶嘶”的声响,平整的玉米地里突然掀高2米多,同时地上出现小裂口,从里面散发出带硫磺味的黑烟来。随后裂缝越来越大,大地震动,发出轰隆巨响,浓烟像长柱般直冲高空,1分钟内就喷出12000吨大石块,火山灰飞扬到25000米的高空。一座新火山诞生了!火山爆发3天后,玉米地原来高度仅2米多的小丘增高到60米,一个月后到150米,一年后长到460米,几年后,成为海拔2774米的高山——帕里库廷火山。 问题:造成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哪里?(学生回答) … … 创设案例情境,感受到自然的奇妙,激发探究自然奥妙的热情… … 内力作用案例 例4§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案例导入 一个科学家的特殊教训:曾经为研究高原冻土,他在布满高山草甸的长江源头一个山坡上挖掘了一小片冻土样本回来分析植被状况。但是,两年后他再去那个曾经满眼绿色的小山,发现这里已经变成一片寸草皆无的荒山坡。原因就在于他挖走了一小块草皮,导致这个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此时,这个科学家不禁跪倒在荒坡前痛哭,他说“我本来是希望了解你,保护你,没想到反而害了你、破坏你。”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分小组布置探究任务 1.一块草皮的破坏是如何最终形成一片荒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