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保护与大四量输血.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液保护与大四量输血

血液保护与大量输血 赵双平 一、输血的意义 正常人血容量减少10%,血液携氧能力降低20%或凝血因子丧失40%,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功能代偿。 超过此范围可能发生休克或凝血功能障碍,需补充血容量。 术中输血的目的 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 补充血容量; 补充血液的胶体成分、凝血因子。 临床输血适应证 创伤和失血; 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严重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替换血液中有害物质 失血量的判断 创伤失血量的估计:临床表现、脉搏、收缩压、CVP、尿量、末梢循环等; 术中失血量的估计: 测红细胞压积法: 术前Hct-失血后Hct 失血量(ml)= ×体重×7% 术前Hct 失血量估计方法 测血红蛋白法: 称重法:先称出干纱布重量,在称出止血后的湿纱布重量,求差值即为失血量(1g=1ml) 临床估算:一块干纱布吸血约20ml; 一块纱布垫吸血约50ml计算 输血的方法 静脉输血 动脉输血 输血指征 在失血量达全身血容量20%~30%,可输晶体液、代血浆、白蛋白及浓缩红细胞; 失血量大于全身血容量30%,除输以上各种成分外,可输注血浆; 失血量达50%时,加用白蛋白; 失血量达80%以上,除补充以上成分外,需加输凝血因子,如FFP,浓缩血小板等。 四、输血注意事项 严格核对血型,防止误输异型血; 检查血袋有无破损; 必须使用专用输血器,滤网孔径170μm,去除库血中的微聚物; 注意无菌原则,血中不应加用药物; 输血开始的10~15min内应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发生,必要时立即停止输血; 大量输血时应注意血液加温,钙剂和碳酸氢钠不应作为输血常规。 与输血有关的基本问题 血型及意义 ABO血型:ABO同型输血者99%以上是安全的; Rh血型:Rh血型中常见抗原有C、D、E、c、e等5种。抗原强度为A、B抗原的1/10~1/100,以D抗原最强。故临床上只按D抗原存在与否来分型,有为Rh阳性,无为Rh阴性;汉族人99.6%~99.8%为阳性。 其它 特殊情形下有关输血问题 Rh阴性血在ABO血型相同、配血相合前提下可输注给Rh阳性患者。 Rh阴性患者一般只能接受同型输注,但紧急情况下,无抗体时可输注Rh阳性血。注意有可能产生抗体,以后则只能输注Rh阴性血。 血源短缺:在Rh相同、配血相合前提下,O型红细胞可输给其他任何ABO血型患者,AB型患者可接受A、B、O红细胞,AB型血浆可输给任一ABO血型患者;O型患者可接受任一ABO血型血浆。 血液的贮存 贮存方法: 酸性枸橼酸葡萄糖(ACD)保存液:一般只能保存血液21天。 枸橼酸磷酸盐葡萄糖(CPD)保存液:2,3-DPG易于保存,保存期28d,加少量腺嘌呤为CPDA-1保存液,延至35d。 血液贮存后的变化 红细胞、血小板的存活时间:4℃保存35d的ACD-1浓缩红细胞,输后24h70%存活。22 ℃血小板振荡下可保存5d; 凝血因子活性减低:大部分凝血因子在储血中稳定,主要是Ⅴ和Ⅷ因子随时间延长活性减低。但Ⅴ因子只需5%~20%,Ⅷ因子只需30%活性,故仅Ⅴ和Ⅷ因子活性减少,不致引起凝血障碍。FFP-30 ℃以下可保存1年。普通血浆4 ℃保存与浓缩红细胞时间相同。 各种血液成分保存的适宜温度 浓缩红细胞:2~6℃; 血浆:-20~-30 ℃以下; 血小板:20~24 ℃振荡保存。 血液贮存后的变化 血红蛋白氧离曲线:输入库存7d及以上的ACD血,氧离曲线都出现左移,与2,3-DPG含量下降有关; 电解质:低温中,红细胞膜主动转运受抑,钾外渗,贮存较久的血血浆中钾含量高,而枸橼酸与钙结合,故库血中游离钙极低。 PH值:红细胞代谢,乳酸、丙酮酸↑,PH↓ 微聚合物的形成:有形细胞老化、破坏后形成。 输血反应 (一)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因输异型血引起。 分类: (1) 输入红细胞的溶血反应:即刻反应,见于ABO不合;延迟性反应,见于Rh血型不合(输注1~2周后) (2) 受血者红细胞的溶血反应 2. 溶血反应发生机制 不相容血型血输入后 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红细胞膜破坏→释出血红蛋白 ↙ ↓ ↓ ↘ 溶血性黄疸 DIC ARF anemia 3. 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 发热、腰痛、头痛、胸前紧迫感、寒颤、呼吸困难和血压下降; 全麻下表现有血红蛋白尿

文档评论(0)

189****6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