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人生总结与儒家的人生规划.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的完成 ——儒家的人生规划 学习目标 了解儒家的人生目标和实现途径; 借鉴儒家的人生规划指导自己的生活。 孔子的人生自述 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十五立志: 《集注》: 古者十五而入大学。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 1、大学之道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集注》: ①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仁、天理、良知。 ②新民,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 ③至于至善,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 2、大学之道:明德与明明德 《孟子》: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3、大学之道:如何明明德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内圣、明明德)、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外王、新民) 二、十五年守志:三十而立 《集注》:有以自立,则守之固而无所事志矣。 《传习录》:问立志。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王阳明(1472—1529) 三、二十年格物致知: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先生又曰:“‘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即是穷理。‘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 王阳明《传习录》 《集注》: 格物: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致知: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曰仁云:“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四、圣贤境界:六十而耳顺,(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行) 《集注》:耳顺,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 从心所欲,不踰矩,随其心之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 《中庸》: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北宋程颐: 立,能自立于斯道也。 不惑,则无所疑矣。 知天命,穷理尽性也。 耳顺,所闻皆通也。 从心所欲,不踰矩,则不勉而中矣。 五、从凡入圣的人生之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于大学之道), 三十而立(守志已成), 四十而不惑(智慧显发), 五十而知天命(理圆融), 六十而耳顺(事圆融),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理事圆融,知行合一,中庸)。” 北宋学者胡安国: 圣人之教亦多术,然其要使人不失其本心而已。 欲得此心者,惟志乎圣人所示之学,循其序而进焉。 至于一疵不存、万理明尽之后,则其日用之间,本心莹然,随所意欲,莫非至理。 王阳明:圣人必可学而至 贰 《王阳明年谱》: ……先生十八岁……是年先生始慕圣学……谒娄一斋谅,语宋儒格物之学,谓“圣人必可学而至”,遂深契之。 先生三十七岁,在贵阳。春,至龙场。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 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病,……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 龙场悟道 曾国藩:三十岁学做圣人 叁 《曾国藩家书》: 六弟自怨数奇,馀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 1811年—1872年) ……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 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 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 学道之乐 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