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PAGE
可编辑
本科毕业论文
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与认识
学 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答辩日期:\
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与认识
摘要:波粒二象性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 HYPERLINK /view/150389.htm \t _blank 粒子的特质。波粒二象性是 HYPERLINK /view/2785.htm \t _blank 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 HYPERLINK /view/45333.htm \t _blank 概念。现代观察认为微观粒子,无论是光子,电子以及其它所有基本粒子,在极微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有时显示出波动性(这时粒子性不显著),有时显示出粒子性(这时波动性不显著).这种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为波动和粒子的性质,或者说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就称为波粒二象性(简称象性)。
波粒二象性理论的提出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人们对光本性的认识出发,到把波粒二象性推广到一切物质,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波粒二象性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探索物理学与哲学的联系,并对其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做了尝试性总结
关键词:波粒二象性,波动性,粒子性,电子衍射,德布罗意波
目 录
HYPERLINK C:\\Users\\Administrator\\不要动\\毕业论文\\模版\\艾麦尔江1.doc \l _Toc25646#_Toc256461.引言 4
TOC \o 1-3 \h \u HYPERLINK file:///G:\\不要动\\毕业论文\\模版\\艾麦尔江1.doc \l _Toc20442#_Toc20442 2.光的波粒二象性 5
HYPERLINK J:\\不要动\\毕业论文\\模版\\艾麦尔江1.doc \l _Toc17424#_Toc174242.1光的波动性. 5
HYPERLINK J:\\不要动\\毕业论文\\模版\\艾麦尔江1.doc \l _Toc17424#_Toc174242.2光的粒子性. 6
HYPERLINK J:\\不要动\\毕业论文\\模版\\艾麦尔江1.doc \l _Toc17424#_Toc174242.3光的波粒二象性. 8
HYPERLINK file:///G:\\不要动\\毕业论文\\模版\\艾麦尔江1.doc \l _Toc18059#_Toc18059 3电子衍射实验 10
HYPERLINK C:\\Users\\Administrator\\不要动\\毕业论文\\模版\\艾麦尔江1.doc \l _Toc25646#_Toc256463.1.电子衍射实验. 10
HYPERLINK file:///G:\\不要动\\毕业论文\\模版\\艾麦尔江1.doc \l _Toc17424#_Toc17424 3.2实验数据与处理HYPERLINK J:\\不要动\\毕业论文\\模版\\艾麦尔江1.doc \l _Toc17424#_Toc17424. 14
4.波粒二象性的意义和后期成果 15
HYPERLINK file:///G:\\不要动\\毕业论文\\模版\\艾麦尔江1.doc \l _Toc25646#_Toc25646 5.结论. 16
HYPERLINK file:///G:\\不要动\\毕业论文\\模版\\艾麦尔江1.doc \l _Toc17424#_Toc17424 参考文献 17
HYPERLINK file:///G:\\不要动\\毕业论文\\模版\\艾麦尔江1.doc \l _Toc17424#_Toc17424 致谢. 18
引言
1801年,杨氏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实验所使用的白屏上明暗相间的黑白条纹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从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1882年德国物理学家施维尔德根据新的光波学说,对光通过光栅后的衍射现象进行了成功的解释。
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光的 HYPERLINK /view/1224801.htm \t _blank 粒子性再一次被证明!
二十世纪初, HYPERLINK /view/4465.htm \t _blank 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学说
1905年, HYPERLINK /view/2218.htm \t _blank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 HYPERLINK /view/29912.htm \t _blank 诺贝尔物理奖
在新的事实与理论面前,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而落下了帷幕。即:光既是一种波又是一种粒子!光的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期中考前动员班会 课件.pptx VIP
- 05 专题五:二次函数与面积关系式、面积最值问题(铅锤法);中考复习二次函数压轴题题型分类突破练习.docx VIP
- xfer records serum血清合成器中文说明书.pdf VIP
- 审美鉴赏与创造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南昌大学.docx VIP
- JB∕T 7947-2017 气焊设备 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用炬.docx VIP
- 响应曲面法(RSM).pptx VIP
- 上海普通公路设施养护维修预算定额上海普通公路设施养护维修.PDF
- 高频精选:保险行业面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试验设计与分析教学课件-响应曲面法.pptx VIP
- 村委换届选举实施方案4篇.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