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浅谈戊戌变法中的慈禧太后.docVIP

近代史论文:浅谈戊戌变法中的慈禧太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史论文:浅谈戊戌变法中的慈禧太后

近代史论文:浅谈戊戌变法中的慈禧太后   浅谈戊戌变法中的慈禧太后     学院:求是学部班级:机械一班姓名:林继超学号:3011201230     关键词:慈禧;维新派;变法;原因     提到慈禧太后,作为学生的我们可能就会联想到她是导致那场轰轰烈烈开始却又被残忍镇压得草草收场的戊戌变法失败的幕后黑手。在众多教科书的影响下,我们基本上认为是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因为反对变法而一手扼杀了历时仅103天的变法运动,成为阻止中国社会向资本主义迈进的绊脚石,以至于骂名与指责纷至沓来。难道整个事件的原委果真如此简单吗,在处理变法方面慈禧太后的做法应该被全盘否定吗?下面我将以有限的学识浅析一下慈禧太后在处理变法时的做法及其缘由。   首先,我认为慈禧起初是支持维新变法的。因为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廷大败以致求和割地赔款,致使当时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度激化,可谓是内忧外患。所以作为当时最高决策者的慈禧不论从自身的权位考虑,还是从国家民族的利益考虑,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扭转时局。因为她知道,只有国家强大起来,列强才不会欺人太甚,而她的至高无上的权位才能永固。而变法是自强的途径之一,因此她也没有理由反对变法。另据史料记载,光绪皇帝在颁布《定国是诏》之前,曾就事赶赴颐和园乞请,慈禧曾表态:“汝但留祖宗神位不烧、辫发不剪,我便不管。”由此可见,慈禧并不反对变法。而且,“包括《定国是诏》在内的不少‘圣旨’,下达前都曾送慈禧审定。康有为呈递的变法条陈和《俄彼得政变记》、《日本变政考》,以及李提摩太等撰译的《泰西新史揽要》、《列国变通兴盛记》   ①均曾由光绪皇帝‘恭呈慈览。’”“她甚至对光绪说:‘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   吾不内制也。’”②,可见其用心所在。同时,鉴于当时光绪皇帝虽然亲政却没有实权,倘若没有太后的同意,他根本不会如此大兴土木地进行改革维新,综上可知,如果没有太后的支持,变法改革本是寸步难行的,正是有了她的准许,百日维新才得以逐步开展。此外,就在戊戌政变发生后不久,慈禧太后又发出了一道重要谕旨:“前因中外积弊过深,不得不因时制宜,力加整顿,而宵小之徒,窃变法之说,为煽乱之谋。业经严纳惩治,以遏横流。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须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③这道谕旨同样说明了慈禧太后对变法的态度。因此,我认为慈禧在变法初期是持支持态度的,也就是说,她的做法是值得我们予以肯定的,是正确的。   那不禁有人要问,为何在维新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慈禧却一反常态将它扼杀于摇篮,发动戊戌政变?我认为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维新派自身的失误与不足是导致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的主要原因。下面我将对此进行简述。   关于维新派的失误与不足。首先,我们知道慈禧同意变法的根本前提就是不能危及其对大清帝国的至高统治权。但是年轻的光绪皇帝和维新派却没有正确分①   ②孔吉祥:《百日维新失败原因新论》,第360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戴逸:《中国近代史通鉴——戊戌维新与义和团运动》,第385页,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   ③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第4224页,中华书局,1958年版   析当时的客观政治形势,犯了与慈禧太后争夺清廷最高权力的大忌,这是导致慈禧决心发动政变的根本原因。他们拒绝采纳翁同龢提出的“调和两宫”的建议,想要打破先前的二元权力格局,将皇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这也触及了慈禧太后的底线,她必须予以铲除。对此,我想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当权者,在他的最高权力受到威胁时,将对方全部势力予以铲除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而慈禧的做法也符合这个情理。甚至,在变法后期,维新派还企图联合袁世凯发动兵变,这显然对慈禧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梦蕉亭杂记》中记载:“光绪戊戌政变,言人人殊。实则孝钦并无仇视新法之意,徒以利害切身,一闻警告,即刻由淀园还京。”④可见,如果变法要以牺牲她的权力甚至生命为代价,是万万不行的。因此对于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来说,发动政变巩固其最高权威地位,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由于光绪皇帝及维新派治的国经验不足加上年轻气盛,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在短短三个月,颁布的有关谕旨百余件,平均每天少则一道新政谕旨,多则数道不止,令人目不暇接,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社会方方面面,令人目不暇接,真所谓‘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而且,每一道变法法令都要求‘速办’,可是地方官员在尚未理解法令内容的情况下,又怎能‘速办’呢?可是光绪皇帝就是要求要快,对执行法令不坚决的官员予以严厉警告,对阻挠变法的官员则给以革职的严厉处罚,这样一来,也导致其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树敌太多。”⑤另外,由于忙于颁布诏令,光绪帝对新政实施后会留下什么不良后果,以及会有什么影响都没有任何考虑。例如,其废除八股改革科举的法令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